为什么四个小学生一起离家出走?
爸爸妈妈,我离家几天,不要担心我。“9月13日下午5点多,刚回家吃饭的杨妈妈一眼就发现了桌上的纸条。
纸条是13岁的儿子写的。母亲杨、父亲杨想到孩子可能去阜阳市区玩,便赶到阜阳南客运站寻找。找了2个多小时,没找到。眼看天快黑了,无奈之下拨打了110。
接报后,富阳凌桥派出所值班民警安排视频组调取监控视频,并带队在小杨家附近寻找道路。期间摄像师反映下午5点左右四个学生都出现了,东走西逛,感觉没有明显的目的地。
爸爸杨马上去派出所做了鉴定,发现其中一个学生就是他的儿子小杨。
民警分析,其他几个孩子很可能知道小杨的下落,立即联系了班主任。据班主任描述,视频中的四个孩子都是该校六年级学生,平日里关系很好。
民警立即根据孩子的名字,通过流动人口暂住地信息系统找到了孩子的父母和暂住地址。
老师告诉民警,13那天下午,小杨、谭笑、梁肖、小王因为琐事和同学吵架。后来,班主任打电话给梁潇的母亲。梁潇的母亲盛怒之下打了她的儿子。
当警察找到梁潇的家并询问他的父母时,他们的父母根本不在乎。他们对警察说:“没事。我家孩子经常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
警察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四个孩子不是贪玩,而是有计划地“离家出走”。如果不尽快找到他们,很可能会有危险。经过警察的劝说,梁潇的父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忙着和警察一起寻找。
下午10左右,民警找到最后一名学生小王时,发现小王在家。经过询问,我得知小王和谭笑后悔不想中途离开家,所以他们自己回家了。另外两个孩子,小杨和梁肖,选择了继续在外面“流浪”。
“我们感觉今天在学校打了一架,回家肯定会被父母打。四个人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离家出走。我们准备去阜阳市玩几天再回家。”小王告诉民警。
凌晨,民警在大源镇接到了正在回家路上的梁潇和小杨。
其实在面对与孩子的沟通时,家长应该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多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