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2011小学数学模块四作业提交学生研究报告。

圆周:学生的个案研究

一、研究课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是这本书的基础和重点。学会了对圆的理解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使教学活动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很好的突破。上课前,我对我这一代的六年级进行了一次班级调查。同时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随机抽取班内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小组观察。

二、研究目标

1.了解学生学习“圆周”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与“圆周”相关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

3.了解学生学习“圆周”可能遇到的困难。

4.了解学生在学习“圆周”时的兴趣点和喜欢的学习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因为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的,所以研究对象是所有六年级学生(26人)。

第四,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小组观察

动词 (verb的缩写)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一)问卷调查(全班所有学生):

1,求下图的周长。(单位:厘米)

2

5 2

目的: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库(周长含义的理解)和方法库的掌握情况。

2.你认为影响圆周的关键是什么?

目的:调查学生对影响圆周的条件的体验。

3.你认为一个圆的周长应该怎么测?

目的: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体验(测量体验——化音乐为平直)。(2)面试(随机抽取10名学生)

1,你知道圆周率吗?你知道些什么?

目的: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pi体验)。

2.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遇到困难你愿意采取什么方式解决?你想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新知识?(看书自学,问别人,自己探索,小组讨论,老师讲解)

目的: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3)小组观察(随机选择班级中的一个学习小组)

你能得到这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吗?

目的: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圆周)的体验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在团体测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不及物动词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1,求下图的周长。(单位:厘米)

答案是正确的,也是错误的

求矩形的周长和求正方形的周长都没做。

号码22 1 2 1

百分比84.6% 3.8% 7.7% 3.8%

15.4%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把握周长的含义,并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但也有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得出图形的周长。

2.你认为影响圆周的关键是什么?

直径、半径、面积、圆周率、大小和圆心都是未知的。

号码10811420

百分比38.4% 30.8% 3.8% 3.8% 15.3% 7.7% 0

大部分同学回答正确(包括直径、半径、面积、大小),占88.5%。在没有视觉支持的情况下,仍然有11.5%的同学得到了完全错误的答案(pi,中心)。

3.你认为一个圆的周长应该怎么测?

回答问题,你会做,你不会做。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卷绕法和滚压法。

号码11672

24

百分比42.3% 23.1% 26.9% 7.7%

92.3%

学生测量圆周似乎有一定的经验,但有7.7%的学生缺乏生活常识、方法和技巧。

(2)面试(随机抽取10名学生)

1,你知道圆周率吗?你知道些什么?

结果听说ππ值与祖冲之有关。

人数5 1 2 1 1

孩子对π的理解几乎只是它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一般值是3.14,但π的意义几乎不清楚。只有一个孩子读过这方面的书。不知道π是因为孩子不能理解和接受一个数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我平时看的关于数学家的故事不多。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读这方面的书籍,引导学生理解π的含义和计算过程,让孩子了解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增强孩子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2.(1)学习矩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遇到困难你愿意采取什么方式解决?你想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新知识?(看书自学,问别人,自己探索,小组讨论,老师讲解)

困难:

结果不难理解后面的公式

编号136

解决方案:

结果阅读、自学、询问他人、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和探究。

号码3 1 222

学生对所学图形和周长的理解只停留在结果上;孩子对课堂上探索的过程记得不够深刻;经过老师的引导,说自己喜欢团队合作。说明之前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探索,孩子总结和反思不够。

(3)小组观察(班内随机抽取一个学习小组:4人)

你能得到这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吗?

结果分析:

学生有了“认识圆”的基础,对周长有了明确的概念。当学生需要一个圆的周长时,四人讨论后提出需要学习工具(绳子、剪刀、尺子、钢笔),于是通过包卷的方式快速得到一张圆形纸片的周长。

但是当我问,如果得到了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该怎么办?学生有些无奈。在我一步一步的提示:你知道谁和圆周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推导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以上。然后在我的指导下,推导出了圆的周长的公式。虽然团体合作花了很长时间,但我很欣慰他们积极参与,采取各种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合理配合团体精神。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我坚信,有了以上的分析,教师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才能真正把握教学的出发点,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