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但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观潮》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播放视频。涨潮时屏幕上的壮丽景象突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积极反应。许多同学相互凝视,齐声惊呼,对大自然的赞叹油然而生。再比如在教第十册《纪念碑》的时候。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老师提问:“纪念碑”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碑”到底是什么意思?多媒体演示:大雪,一棵大树下,军需官被大雪覆盖,像一座水晶纪念碑。然后,老师启发学生:军需官是怎么冻死的?冻死前是什么情况?在关键领域的研究中领先。多媒体演示:画面逐渐清晰,出现了一个老军人的形象。他冻僵了...通过朗读和分析,学生们理解了军需官奉献大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精神,可以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兵冻得僵硬,雪下得越来越大,盖住了他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水晶碑。利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电化教育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营造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物、人仿佛触手可及,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变成了一个轻松主动的过程。比如在教第十册《地球只有一个》时,要抓住“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脆弱了”这句话中的中心词“可爱”和“脆弱”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在音乐中,桂林山水之美,黄山之奇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是多么美丽啊!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破坏环境:河水浑浊,小鱼死去;树林被砍伐,群山荒芜。我们应该保护地球,因为它太脆弱了。
再比如,在第十册《飞越泸定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绝望”二字,可以用多媒体模拟呐喊声、枪炮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敢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放大的方式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的动作(铺路、冲锋)。在看到和听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情感
人的情绪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借助图像对比和音乐渲染,让学生进入教材中描述的特写情境,让学生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自然交融,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就越深刻,思考和分析也就越透彻。
《翠鸟》是介绍翠鸟外貌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文字。全文充满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对生活充满了兴趣。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让你先看视频。视频中的翠鸟色彩鲜艳动人,歌声清脆委婉,动作轻盈敏捷...学生们通过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脑袋记,各种感官配合,很快就在大家的脑海里给翠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就让同学们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同学说:“翠鸟很漂亮。真的可以忍受。我很喜欢。”有的说:“翠鸟很聪明,我很喜欢。要是有这样的翠鸟就好了。”看到学生的情绪被激起来了,我又问:“你喜欢它什么?告诉我原因。”我用这个问题来督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留在脑海中的翠鸟形象。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放松和活跃,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变成了对视频中翠鸟形象的回味,既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通俗易懂,过目不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一种基于现实、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使概念形象化,丰富形象,从而使创造性活动顺利进行。视听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从而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思考和创造的热情。
比如在教《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看完“更羸射鸟”的幻灯片后思考:“是在更羸拉弦之前还是之后?”学生联想图片,沉默思考,合理想象。有的说:“我看见更羸的手在背后,雁落了,说明弦已经拉了。”有人说,“国王摸着他的胡子,好像很惊讶。卫兵的脸上流露出钦佩。由此可见,更羸已经拉了弦。”我又问:“如果你是画中的守卫,看到更羸只用弓没有箭把鹅射下来,你会怎么做?”我让几个学生再表演一次。演出结束后,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扮演更羸的学生非常自信,老练,有点射箭专家的味道,但‘更羸’看起来不太好,有点太骄傲了。文中的更羸很谦虚,书中也有一些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着说,“这不是我的能力。这表明更羸并不为自己的能力感到骄傲或自豪。“在这里,借助视听媒体为学生提供富有想象力的素材,搭建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语境,让学生一层一层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一步一步地加深情感体验,学生在乐趣中探索,在乐趣中求知。
比如在《燕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揭示两个画面:电线和燕子,五线谱和音符。学生直观地了解两者的相似之处,然后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给《电线与燕子》这幅画添加青草、绿叶、花朵。这样,《五线谱与音符》画面中的静态五线谱就变成了流动的乐章,静态的音符就是生动的音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隐喻的相似性,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达到“自由思考”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