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靠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用量?
(1)依托真实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常用量。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北京宣武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耿爽教授的克和公斤,北京小学日常部朱杰教授的认识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况反思和理解常见的量。
在“克与公斤”一课中,耿老师注重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超市买来的各种商品,生活中常见的与克、公斤有关的情境)中引入学习,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引入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给孩子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也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认识时间”一课中,朱老师将认识时间与学生在校作息时间相结合,调动学生已有的、熟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认识钟表,了解常用的时间单位。
(2)依托实际活动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常用量。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印象更深刻。所以,除了依靠现实的生活情境,还可以依靠现实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树立正确的质量和时间观念。
例如,学生很难学习克和千克。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觉得太轻太重,也见过商品标签上的公斤和克,但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它们是质量单位,也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进度,对1克或1公斤的重量更是知之甚少。而且人对品质的感知不强,同样的东西称重和举,左手和右手,每个人的承受力等等。,而且感觉结果不一样。同时,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质量也不一定是均匀的,这给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带来了困难。宣武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小学耿老师在克和公斤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了大量可操作的物品,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感受1公斤和1公斤的过程中,通过称量、称重等活动认识克和公斤,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再比如,时间单位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形状和颜色,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他们很难掌握抽象的时间概念。因此,儿童时间感的发展必须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相联系,这样才能有切实的内容。学生在“认识时间”一课中经历1分钟可以做什么?(能拍球几下,跳绳能跳几下,能写几下),让学生体验、感受、理解1分钟有多长,帮助他们建立时间的概念。
第三,关于常用量的教学建议
(1)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为学生提前学习常用量积累生活经验。
因为量的常用内容对于第一期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会影响到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相关知识,在这方面就能学得很好。例如,如果学生有和父母一起购物的经历,那么学习人民币就会容易得多。反之,生活经验的缺乏会使学生难以理解,造成学习困难。
(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共同量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常见的量化学习更贴近学生。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材料,充分利用学习工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