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祥平的个人生活

从一个偏远山村夜校14岁的扫盲老师,左祥平在云贵交界的一个贫困山区,先后教了38个春秋12800多名学生,300多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涌现出一大批农村改革和生产带头人。

他是山区教育改革的“领头雁”,是贫困学生的“救星”,是教师的楷模。他爱岗敬业、爱岗爱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被中国* * *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Sina.com、中国教育电视台、广州电视台、贵州日报等4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

当一个男孩教书的时候,他播下了一生教书的种子。

他舍不得学生,喜欢讲台,离不开学校,放弃了三次转行的机会。1978,保田乡政府让他当工人,他却给了别人,还当他的“孩子王”;1984机构改革时,民主区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到乡政府工作,他婉言谢绝了。1998调到大山教辅站当党支部书记不到两年,强烈要求回学校和讲台。

左祥平,出生于1959,在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小。五岁的时候,我去了村里的小学。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因为家里没人放牛,含泪离开了心爱的教室。8岁辍学的他,每当赶着牛经过学校的时候,都会看一眼老师和同学。这个放牧了三年半牛仔的孩子,上山从来不会忘记带上自己的书。11岁半的时候,左湘平的勤奋好学感动了父母,学校出人意料地破例让坚持自学的肖湘平跳到了五年级。1973年7月,左祥平从盘南中学毕业,14岁成为一名男教师。他的任务是每天晚上给村夜校100多农民学生扫盲。两年700多个晚上,除了节假日,左祥平每天晚上都要走三公里,风雨无阻,晚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教学,也没有得到任何报酬。14年龄的老师要教30到40岁的成年人,要教的生动有趣。左祥平不仅教识字,还教唱歌跳舞。他自编的舞蹈《大寨·雅克西》和小品《文盲的悲剧》分别获得地区文学比赛一、二等奖。由于他两年的努力,鹅毛寨村有103名青壮年农民学生摘掉了文盲帽子,增强了农业生产技能,提高了生活质量。教育的意义真的很大,在他心里种下了长大一定要当老师的种子。

教书是左祥平最崇拜的职业。他说,要想教书,教好书,就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1975上寨村在破庙里办上寨小学。左祥平,16岁,被聘为正式民办教师,月薪10元,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小学是一座破庙,墙根柱子摇摇晃晃。站在教室里,它看着天空和地面。晴天黄灰,雨天烂。开学第一天,他请了几个家长一起打扫寺庙,把木板做的小黑板挂在柱子上,把木板放在石头上做桌子和凳子。他的教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在寺庙教四年是复合教。左祥平经历了盲人领盲人的艰辛。他意识到教学要有水平,学生要一碗水,他要一桶水。于是他努力学习,参加了1979的入学考试,成为周边几十个村子里唯一考上盘县特区师范学校的考生。一时间,左祥平成了村民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榜样。1985考入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学了三年,他拿到了大专文凭。65438到0995,左祥平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毕业证。这些刻苦的学习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让山区的孩子都读书,不让一个学生辍学。

他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贫困而辍学。“让山区的孩子都读书,不让一个学生辍学”。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1981师范毕业后,左祥平被分配到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地区高山乡小学任教。距县城100多里,农民居住分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靠天吃饭。从小学到初中八个班只有113个学生。

左祥平走了几百公里,发现山家和水家的寨子里不是没有适龄儿童,而是家长不让孩子读书。即使是来学习的人,他们在农忙季节也错过了太多的课。左祥平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家长跑到教室把儿子拖回去放牛。小时候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在自己眼皮底下重演,深深地刺痛了左祥平的心。

1982年成为高山小学校长,办学重任落在他身上。周末和节假日,他带着手电筒翻山越岭,走访了十几个村子。村与村之间来回要走几个小时,一次只能到达一个村。到处找村干部商量,开群众大会,和家长谈心,给孩子补课。有一次,他去大坑家拜访,晚上回来。他在森林里迷路了。因为天冷,他不敢睡也不敢坐,就在一块大石头板上走来走去,直到天亮才回学校。他对人民说“知识不能吃”,他说“没有知识就吃不好饭,一辈子穷!”经过20多天的夜访村村,他认真动员,56名在农忙季节走失的学生返校,特别是辍学已久的13学生。他们后来都走出了大山,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当了政府工作人员。

在高山小学教书的时候,左祥平既是老师又是家长。除了上课,他还要为住校的学生做饭、理发、上山打柴...学校缺水半年,他还在3公里外的小海子帮年轻学生洗衣服。孩子们在左老师的教育下,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出了一流的成绩。

左祥平尽力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比如他联系了广东的一个记者,资助了四个孤儿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业。他多次向贫困学生捐款。有一个学生,因为父亲生病去世欠了很多债,坚持出去打工赚钱还债,孝顺母亲。左祥平干脆在他背上被子离开学校走在路上后把他拉回了学校。从此,左祥平每学期资助他400元,直到他考上贵州师范大学,学生还特意写信给老师不要再给他寄钱了。后来,该生回到盘县,成为一名中学教师。通过他的努力,有1093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可以拿到1000元的贫困生活补助。

我们应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左祥平接任校长后,一所连续六年中考人数为零的乡镇中学,创下了六盘水乡镇中学连续八年中考人数第一的纪录,也创下了盘县教育史上的纪录。

左祥平管理后,一所薄弱学校被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优秀学校”、“法制教育学校”、“平安校园”、六盘水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六盘水市诗词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学校、共青团中央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在1981到1991期间,他在两所学校任教,他的学生在全县排名第一。

1992年,盘县撤区并乡建镇。左祥平被调到新建的大山镇中学任副校长兼教育局长,还兼任两个班的化学课。在他的组织和管理下,大山中学被评为省级先进学校。当时有18个乡镇的学生去山里读书。2001,左湘平调到响水镇中学任校长。响水镇,2万多人口,从1996到2001的6年里,中考没有接收过一个学生。此时的响水中学,人心惶惶,人心涣散。老百姓看不起,学生纷纷出去学习。

左祥平上任后,大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组教学、分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2003年到2010的八年间,响水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幅上升,连续八年中考招生人数为当年盘县第一。响水镇中学也成为六盘水市100多所乡镇中学的领头羊。

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左祥平是他母亲将近50岁时的儿子。我的父母在他们的家乡,峨嵋寨度过了一生,分别活到了95岁和94岁去世。两位老人去世时,他们最疼爱、最骄傲的小儿子不在身边。等儿子在几十公里外的山路上放学回家时,老人已经去世了。左祥平只能跪在父母的灵前,泪如泉涌。

左祥平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奉献。36年的教学生涯,日复一日的劳累。在上寨小学的时候,他去了复试班;他在高山小学的时候,修了四门主课。在民主中学,他每周有四节化学和生物课,24节课;大山中学当副校长兼教育局长的时候,他也上过两个班的化学课。到了响水中学,他不仅管理着3085名学生的学校全面工作,还分两个班上化学课。他没有假期,假期越多越忙。有一次,父亲生病在兴义住院20多天,左祥平只陪了一天。

左祥平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讲台,离不开学生。

在高山小学教书的时候,一个学生因为发高烧得了肺炎。他背着学生看病,作为护士陪着学生打点滴。

在一所民主中学教书时,一名学生在校外受重伤。他举手给学生上药,打点滴送到40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抢救。因为押运时速度太快,他差点丢了性命。

响水中学,一名教师夜间在学校巡逻时被歹徒刺伤左肺。是左祥平把他送到盘县一个月,喂他吃药,喂他吃东西,还把他的尿往上提。

大山垭国有林场发生火灾。当他灭火的时候,他忘记了他生病了。由于过度劳累,他晕倒在炕上。是老百姓把火扑灭了,把他送到了盘县人民医院...

自左祥平与妻子梁成华结婚后,夫妻俩分居20多年。当成亮还是花生的儿子时,左祥平还在离家40公里的学校教书,没有回家服务和看望。他说不忍心耽误学生上课,等有时间再去看老婆孩子。梁成华没有工作,但她做着一份并不比丈夫轻松的工作。她在家乡忙于农活。特别是婆婆和公公都70多岁了,需要她代替丈夫赡养两位老人。一年又一年,当两个孩子相继来到这个世界时,梁成华承担起了服务两位老人、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重任。左祥平的儿子在去昆明和Xi看望他之前,曾在昆明和西安住院五个月。只有他知道他的孩子和妻子的抱怨。

左祥平和妻子过着简朴的生活,现在一家四口还住在不到40平米的简陋短破石棉瓦房里,靠风扫地,靠月亮打理床铺;晴天刮风,雨天下雨。曾经有人开玩笑说他家像猪圈,夫妻俩都不管。妻子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夫妻是灵魂伴侣。他们过着幸福而痛苦的生活。

左祥平认为,在边远贫困山区支教38年,能有所作为,个人力量微不足道,主要是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尊师重教,能充分施展抱负。他用无私的爱深深感染和教育着每一个孩子,用园丁的品质、春蚕的志气、蜡烛的风采、和牛的精神为山区的教育而奋斗,毫无保留地把真挚的爱奉献给自己的事业、学生和同龄人。

14岁登上讲台,成为“小老师”,给“大学生”讲课;他在农村教书38年,走到哪里,学校都会变成“香饽饽”;他,贷款助学,只为山区孩子顺利读书,赢得明天。他就是左祥平,乌蒙山传播希望的使者。

青年教鞭,扎根山海平台38年。

38年前,盘县保田镇鹅毛寨村小学第一教室里,一个14岁的孩子站在讲台上,坐在下面的学生大多是他村里的叔叔伯伯。“小老师”紧张而兴奋,“大学生”新奇而快乐。

这是左祥平的第一节课。我还记得他还有掩饰不住的羞愧和快乐。“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教师。我从没想过,我从没停止过那堂课。那是38年。”左祥平说。

盘县位于乌蒙山区。和贵州其他山区县一样,农村教育相对落后。从识字到“两基”,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38年里,左祥平几乎教完了从这个乡到那个镇,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课程。而且学生成绩突出,老师成绩优秀。

从1975到1979,左祥平做了五年的私教,一个月收入10,但这已经让他很满足了。

左祥平也有过转行当公务员的机会,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舍不得离开学校和学生。

"改革开放后,教学条件日新月异."左祥平说,一些学校正在告别小黑板,使用多媒体。2000年至今,左湘平在响水中学工作11年。眼看着学校日新月异,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他快乐地游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学校开学20多天了。左祥平参加完全国教书育人模范表彰大会一回到盘县,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学校。他想听学生们说话,看他们上课。

舞动“魔棒”,农村学校也能成为“烫手山芋”

左祥平在农村中小学教书。从老师到校长,走到哪里,学校都会成为远近闻名的“香饽饽”。

尤其是响水中学,在左湘平担任校长的11年间,连续七年中考录取人数为六盘水乡中学1人。11年,响水中学先后有50多名教师离职,大部分成为县中学骨干,其中有3名成为乡村学校校长。因此,响水中学被当地教育界称为“教师的摇篮”。

学校老师说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很能干。秘诀是什么?左祥平说,没有秘诀,就是扎扎实实教育学生,认真培养老师。

“左校长总是有办法激励我们。”响水中学的老师说,左校长舞动“魔棒”,可以让同事们自觉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

左祥平说,办好学校,调动教师积极性,受益最大的永远是学生。

左祥平每节课都带头。他一来上课,学生们就会很开心,因为可以听他唱歌,说顺口溜,讲郑板桥修改老师诗词的故事。

“人生病是有原因的,不是鬼神。怎么喝凉水,吃剩饭吃脏?苍蝇蚊子怎么可能不生病?”随着一声顺口溜,山村娃学到了很多健康知识。

左祥平说,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教师在教学中锻炼提高,农村学校才会有希望。

资助学生渡过难关,让孩子的路明天更好。

由于乌蒙山自然环境恶劣,很多人生活贫困,一些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左祥平眼里是焦虑。一个叫李义文的学生,临近中考,他负债累累,没钱上学,因为他的父亲病得很重。了解情况后,左祥平追了一半,把李义文带回了学校。

从初中到高中,当时每月工资只有200元的左祥平,但每学期都要拿出400元钱来资助李义文。当时左祥平父母生病,家里孩子还小,钱经常捉襟见肘。为了帮助学生和维持家庭生活,他借了好几笔贷款。

“记得一共* * *借了五次。没办法,农村孩子难,就帮他渡过难关吧。”提到这件事,左祥平的妻子梁成华非常理解丈夫。

从教38年,特别是1996之前的10多年,左祥平吃住在学校,无法照顾家里的父母和孩子。这一切都由妻子梁成华承担。

作为丈夫,左祥平只能默默地看着妻子承受这一切。我心疼,但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最能理解山区孩子读书的不容易,我不能让他们像我一样颠簸着上学。”左祥平说。

自小爱读书的左祥平,入学前经常从门缝里偷偷学着读书。看到他“偷”了不少单词,第一个老师就把左祥平带进了教室,在知识的世界里游荡。

“当时如果没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所以,我会和他们一样,努力让孩子们读书学习知识,赢得明天。”左祥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