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树立正确的小学数学教学观
一,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程改革已经融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大多看到的是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改变;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新问题
1.教师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参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方法的认识和行动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教师的素质和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了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没有考虑合作的机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个性化的过程”。教师对这种说法的理解存在误差,往往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却无法验证自己发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种探索充其量只是一个数学游戏,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的学习评价缺乏个性。
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砰,砰,砰,表扬他!””“嘿,嘿,你真棒!“赞。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原创性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恰当的。但有的同学只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了别人的发言,这样的表扬是违背发展性评价的初衷的。
3.课堂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些老师直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漫无目的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但是讨论学习了很久,却得不到任何结论,导致很多学生把数学学习等同于游戏。这种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过去“放羊”的教学路子。相反,很多老师担心学生想不出结果,所以仔细看学生有一点困难就马上给予指导,似乎在启发学生思考。实际上是把热闹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的灌输,学生成了老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加了一个漂亮的外包装。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方法要以学的方法为基础。”因此,探讨如何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入手。
(1)备课:变准备教材为既准备教材又准备学生。老师备课的方式很多,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少。对学生的学习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论文要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做作业。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总结能力。
(2)上课:变“教案”为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即使教师充分考虑了学习情况,也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情景,尤其是当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比预定的、计划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
教师应充分利用直接生成因素,展现灵活的教学机智,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的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相互学习,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把握教学机制的意识,必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其次,要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2.积极思考,改变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不良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1)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强调理解在知识保存和应用中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不是为了掌握单一的知识点,而是为了理解知识点而学。这些都要求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
(2)鼓励学生多说话。首先,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关系来理解数学概念或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断,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条不紊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话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说话的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定势思维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刻板印象”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来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固定模式”,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形成在遇到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相关问题时,从其他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和发散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和互动”。教学就是让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军官、警察或裁判。教师应该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和互动,就没有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互相寻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 * *知识,在教学中互相学习。
4.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整合图片、文字、声音和图像,创造更生动的情景。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老师们的关注。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仍然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丰富多彩,才能适合学生的发展。
四。结论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无论课程改革走向何方,“有效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