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实践调查报告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使用报告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写好一份报告吗?以下是我整理的留守儿童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实际调查报告》范文1中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移居其他地区,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无法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留守儿童39人,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很少有机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及时指出、批评、教育和纠正孩子身上的错误。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的缺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对我们村的留守儿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们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从被调查的孩子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普遍年龄较大,缺乏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又忙于地里的农活,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大多数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工作和生活安排的态度上。44.1%的孩子对学校作业的态度是得过且过,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留守儿童拜金非常严重。帮家人之前还要谈好价钱再去上班,让人心酸。
(二)教师对留守儿童关注太少。
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和自己说话,43%的留守儿童表示,老师从来不和他们说话,他们都很害怕老师,不想让老师和自己说话。虽然有儿童心理,但是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确实不到位,只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
学习的压力很大
调查显示,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成绩差,部分留守儿童表示爷爷奶奶不识字,无法帮助他们学习,没有条件学好。有孩子跟我说,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怕父母追问,家里条件差,所以很多同学看不起,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辅导他,有可能压力会越来越大,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问题,因为他们大多在15岁以下,这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几个月或一岁时才外出打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孩子生理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关爱,亲情缺失,孤独感增强,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71.8%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父母,79.5%的留守儿童一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他们很容易形成负面情绪,表现为内向、失落和自卑、自私和冷漠、脆弱和孤独或焦虑、任性和易怒,有的还出现叛逆和愤懑。
临时监护人的素质普遍较低。
因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由于年龄较大,不仅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而且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只有29.6%的人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临时监护人。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东西不会很合理,也不懂得从心理上关心和照顾孩子。他们在学习上无法给予帮助和指导,教育态度和方法还是老样子。他们能做的就是照顾日常生活,和孩子沟通有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不良。
一些留守儿童自控能力差,生活习惯不好,表现在不注意卫生,不经常换衣服,挑食,乱花钱。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不良。他们不听家里临时监护人的指示,顶撞祖辈,一意孤行。他们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管理,这已经成为“问题儿童”的一个头疼的问题。去年我们村四个留守儿童违法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值得深思。
通常缺乏家庭关怀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影响很大,家庭关爱的缺失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孩子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让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慰和关爱,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果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多,老人无暇顾及,导致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位陈姓村民时,得知了这样的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掉进了他家附近的一条河里淹死了,因为他的父母在镇江工作,他的祖父母,临时监护人,太忙了,没有时间照看他们。非常遗憾。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留守儿童的问题很多,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不能只靠农民工自己来解决,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家庭教育
1,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打工的父母和代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尽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充满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地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和学校的联系。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与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工作的夫妇必须带着孩子一起工作和学习。要正确教育引导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一对夫妻呆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替代的。
(2)学校教育
1,实施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各中小学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逐一登记家长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奠定基础。
2.普及中小学师生结对帮扶或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研讨会,帮助教师、留守儿童和临时监护人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设立家庭电话号码,让留守儿童家长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鼓励留守儿童,在学校活动中给留守学生留下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自闭症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积极的态度。
(3)政府和社会方面
一是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比如,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要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农民工子女的入园费,逐步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对于失学的农民工子女,可以通过设立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方式,逐步建立社会监督体系,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带孩子来工作学习生活。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在务工地享受与子女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登记调查工作,在乡镇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儿童办公室,定期走访留守家庭,了解生活和教育情况。学校与村委会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和报告留守儿童的情况和动向,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第三,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在家儿童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放心,让他们健康成长。
标签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的真正和谐。
青春有限,选择无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都只是开始。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一生值得做的事情。
目前,广大xx村民正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迎接“xx”的到来,力争在此期间村里各项事业实现质的突破。在制定“xx”目标时,我们村支部书记范志红把留守儿童问题列为全村工作重点之一,并上升到战略高度。我想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留守儿童的头顶上会有一片蓝天。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留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和弱势群体,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慰藉,形成情感空缺。目前,中国有654.38+0.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打工经商,导致近XX万儿童留守家中。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最新统计,中国的农民工人数已增加到6543.8+0.5亿。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调查时间:
xx年7月16日-XX年8月5日
受访者:
贵州省平坝县城关镇平坝三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及相关对象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和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过程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在全县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有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人数的14.9%。其中在读中学生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生人数的12.96%;小学在校生6176人,占全县小学生人数的15.95%。留守儿童托付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照顾90%;其中10%委托给亲戚朋友照顾。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身心集合,特别是人格和心理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重视。
1.留守儿童在未成年人就读中所占比例很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封闭和国家形势的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的,村民的眼光更加向外。因此,在平坝三中就读的5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21人,占42%。也就是说,100名学生中有近42名,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受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整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有偏差。
从9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0 ~ 60分的学生占留守儿童的28.95%,60 ~ 75分的占留守儿童的21.19%,即平均水平以下的留守儿童占总数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差、师资力量不足、师生交流不正常、教师教育方式不适应等原因,我们发现有28.438+04%的留守儿童自己解决问题或者根本不予理会。
3.留守儿童的心理
一般不好。当被问到“你想和老师谈谈吗?
”这类问题,据统计,38.45%的留守儿童对两个以上的问题回答“不”,很多孩子心理成熟得太晚。很多同学都在回答为什么要填这样一个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或老师时,他们都回答在家不现实。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好评。甚至有少数同学被调查问到“被欺负了怎么办?“当时回答‘忍气吞声’,65.23%的人认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弱。
由于监护能力弱,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所以在学习、纪律、思想上出现偏差。通过对监护人和邻居的采访,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话,在学校也经常违反纪律,经常打架,甚至出现盗窃等一系列问题。
留守儿童实际调查报告:范文3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主要劳务输出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调查,* * *调查了4-9年级的4500名农村留守儿童。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形成了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抱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92.1%留守儿童以来自中国为荣,91.9%对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的留守儿童希望未来在城市生活;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良好,89.4%与父亲关系良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第二,增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突出。
过去一年,49.2%的留守儿童遭受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9个百分点。留守儿童遭受刀伤、烧烫伤、猫狗抓伤咬伤、蛇虫摔伤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前四项分别为5.3和65438+。
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不足。
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较低,其中82.1%的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行为更多:未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和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的人(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43.8%)分别比不掉队的人高出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的学习指导:68.7%的留守儿童从未听懂老师讲课,58.1%的人在学习问题上没有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减弱。前三位的支持来源分别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第三。母亲仍然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最亲近的人,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和价值肯定。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第一个倾诉的人,也是他们遇到困难第一个求助的人,但要警惕不健康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内或周边有不良团伙,25.7%的留守儿童认为部分学生加入了不良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出4.3和1.4个百分点。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体现在学习指导上,情感支持相对缺乏。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的时候没有人能帮助他们。
社会支持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指标。社会支持减弱使得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有更多的负面情绪,经常感觉烦躁(46.0%)、孤独(39.8%)、不开心(37.7%)和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
4.留守女童的负面情绪比较明显。
留守女童自我接纳程度较低,对自己整体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生比例比男生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40.7%)的女生比例比男生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不开心(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生比例分别比男生高3.7、1和3.5个百分点。父母外出后,女孩认为自己比男孩更加抑郁、焦虑、愤怒和胆小。此外,42.7%的留守女童经常感到孤独,比留守男童高出6.2个百分点,比非留守女童高出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孩的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孩有很多问题行为,在学习和校园生活中也有很多障碍。留守男童迟到(41.8%)、逃课(7.4%)和被老师处罚(73.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难以集中精力学习(64.4%)、没有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比留守女童高。51.6%被同学、学长、社会上的人或帮派欺负,比非留守男女生分别高出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影响更大。
四年级留守儿童觉得父母更容易受欺负(23.7%)、歧视(19.8%)、内向(41.7%)和胆小(18.9%)的比例是六个年级中最高的。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分别比初三学生高出21.3、25和1.65、438+0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和辅导。
7.青春期留守现象让二年级现象更加明显。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和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较多,如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愿意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得不到帮助(68.4)、老师留的作业完不成(。
初二留守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更差。与母亲(64.3%)和父亲(57.9%)经常交流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初二留守学生受到父母训斥和惊吓的比例最高(22.8%)。只有初二留守学生将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甚至比母亲更重要,其部分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制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习惯很差。习惯以零食代替正餐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而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情况就更糟糕了,比如上学迟到(49.2%)、写不完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56.7%)、成绩下降(78.5%)。
留守寄宿制儿童未满足需求高:一是学习指导不足,无法满足留守寄宿制儿童的学业需求。只有四成(40.4%)的寄宿生表示晚自习时经常有老师答疑。二是生活单调,无法满足寄宿制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在学习或假期后,经常在宿舍与同学聊天(50.1%),其次是户外运动、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无法满足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超过七成(76%)的留守儿童表示在校期间想家,只有两成(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制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的配备和维护不容乐观。用餐满意率只有60%多。安全局势令人担忧。87.5%的寄宿生说宿舍有财物丢失,57%的说宿舍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年轻寄宿趋势明显。35.2%的留守儿童从小学开始寄宿,其中15%的留守儿童从四年级及以下开始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寄宿。在一些学校,甚至在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寄宿了。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情况较差。
父母在外地的留守儿童占51.7%,其次是父亲(40.2%)和母亲(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问题最为突出。他们的生活习惯更差,不良上网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留守负面体验更高;学校表现更差,被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出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别人比自己幸运。他们觉得自己更受欢迎,却不想和别人说话聊天;他们认为他们有更多的好朋友,但他们感到最无助。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很多困难,对现在的生活最不满意,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自己和自己生活的信心,依然表现积极向上。其中,94.4%的人想成为更好的人,比外出的父辈高出2个百分点。87.8%对未来抱有希望,比父母外出高6.3个百分点。
三、对策和建议
1.完善关爱留守儿童法律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制度,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救助制度。
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和提供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和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和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专业社工的作用,积极探索* * *共青团整体、团组织联动、青少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长效机制,注重发挥专业社工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6.注意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考虑不同性别、年龄、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特点。
7.通过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鼓励、支持和帮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带孩子进城,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