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测试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提高学生纠错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表面上看懂了,好像听懂了,实际上远非如此。当时的“理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的,学生是被动的被老师“听”和“说”。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知识只到了短时记忆的领域,是浅层的背诵,没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学过的知识还没有融入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学而不思则罔”。“感觉理解”不一定是真的理解。你能否真正掌握一些你曾经知道并且会做的问题,取决于你如何“做”。记忆没有经过充分思考的知识只能得到肤浅的印象,而想当然的东西很难达到持久的记忆,也不可能形成能力。要培养学生反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所学去理解现实的例子。学生运用知识能知道的事实越多,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掌握就越强。这样获得的知识,即使中间会忘记一些东西,只要学生稍加努力也会记住。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从“不知道”到“知道”的体验,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学习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提问,善于设置疑点,通过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面对错误,让学生发现自己错在哪里,当时是怎么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概念不清还是粗心,是方法不对还是根本不对...并提出改进措施,阐明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一,鼓励学生面对书中的结论和例子,多问“为什么”,多思考,大胆质疑。二是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学习,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靠问。不问就不会问,会缺乏思考。三是进行反思训练,如一题多解、多变题等,让学生反思变化,从而巩固两个基础,理解概念的本质,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规律。四是反思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认识到要认真阅读题目,把题目的意思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学会用主干图提取条件;认真挖掘题干中的条件,提高思维的全面性。五是反思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习惯和探索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第二,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是培养纠错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检查和检查的习惯,以及按时批改和上交作业的习惯。有的同学很马虎,作业一做完就交,从来不检查。我会及时跟他们谈,先从思想上教育他,再教他们检查的方法。比如对于应用题的测试,可以读题,画图考察题意;有时候,学生可以换一个解法,看看结论是否相同,思考一下所用的概念、规则、公式等知识的正确性;先想想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或者粗略估计正确结果的取值范围。如果计算结果不在这个范围内,答案就是错误的。用方程或比例解题时,是否记下解法和设置,计算结果是否有单位名称,答案是否完整等。我经常让学生互相测试,互相检查,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答案的准确性。学生犯错的重点是体验教师的主导示范和互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些解题和测试技巧,提高自我纠错能力。
第三,利用好错误资源是提高纠错能力的最佳途径。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学习的最佳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一理念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习错误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材料,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它们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在教学时又回归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有着特殊的作用。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活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业、习题、考试中的一些错误放在一起,写在黑板上,对自己的相关问题进行观察和反思,上演了一场寻找“马虎”的“马小虎”。虽然行动中没有点名,但每一个现象都指向了一些东西。在同学们的阵阵笑声中,他们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吸取了教训。不知不觉中纠错能力提高了。
另外,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纠错习题集”。每天都会把错题整理到“纠错习题集”里,要求不写正确答案。一有时间就做这件事。如果没有把错误理解清楚,就要反复思考。如果你不能解决它们,你应该咨询你的老师和同学。要经常把容易犯的错误拿出来复习强化,做适当的重复练习,把你问老师或同学要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把知识从“熟悉”变成“活的”。每个学生的“纠错习题集”中的记录要注明日期,由组长每周检查一次,并收集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交流。
第四,培养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是重要保证。
习惯的培养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认同和自觉的执行。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错误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学习其实是一个不断提出和修正假设的过程,使认知水平更加复杂和成熟。学生所犯的错误以及对错误的理解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诱导,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尝到纠错的甜头,从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持续的纠错过程,纠错是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析和纠正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避免在类似问题中出现错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态度,相应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