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一,尊重生活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分层探究。既然学生被视为一个个体,生命之间必然会有很多差异。忽视这些差异,就意味着忽视了生命的存在。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缺点是学生差异感的丧失,以至于教师盲目增加每一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人人全面发展成为一句空话。鉴于这种认识,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承认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肯定生命的内在潜力,鼓励学生放下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将学生视为简单接受的容器。一方面,由于反复的机械接受和模仿训练,学生的负担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因为单纯的接受,学生的主动性被严重压制,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个观念:教就是老师教什么,学生接受什么;学生的知识是老师给的,学生自己没有潜力。这无疑决定了学生是否是生活的主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只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突出学生生活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让学生自由地参与学习活动。第三,展望学生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个人技能。在过去,教学的重点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技能的掌握。但只有这些才能符合时代对学生发展的要求?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固然重要,但片面的追求只会过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对其未来发展影响不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备受推崇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