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模仿写作法的最后一篇文章怎么写

引言:写作既是人们表达感情、交流信息的需要,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倡导自由表达、富有想象力的作文,表达个人独特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写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刻不容缓。那么,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呢?毕竟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单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一,积累资料,充实图书馆。(1)多读书。俗话说“读书能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也能背诗”。这就简单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多读书,积累一定程度的语言,文章就会写得很好,笔杆子就会开满鲜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很多学生要么没有素材可写,要么表达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结底,他们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一现实,我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就会杂乱无章,枯燥无味。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阅读和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以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多读适合自己年龄和社会阅历的书。阅读的内容和范围没有限制,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越广越好。通过泛读,学生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同时在各种阅读方式中,学生有语感,有启发。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1,注意营造读书氛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里营造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和收集关于阅读的名言名句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们收集到了“书还是药,好读书可以治愚人。”;“我跳到书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跳到面包上”等许多热爱阅读的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也组织学生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名言,由书法好的学生书写,贴在班级墙上。其次,动员和引导学生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书来丰富班级书柜,在班级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有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指导孩子做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真实的人和事感动了父母,他们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比如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看报,给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主动和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另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书借书,定期更换从家里带来的书与大家分享。而且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课在阅览室看书。2.注意教授阅读方法。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需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在这里,我主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做到“课内学习,课外受益甚至成长”,“以课促课外”,“以课补课”。比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自己:我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然后快速阅读目录,得到一个大概的总结。然后找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边读边想,自悟,读书时沾沾自喜,不懂的地方画符号,边读边批注。看完整本书,可以理清思路,思考自己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精彩片段,理解文笔。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讨论性问题,交流阅读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大量阅读的欲望,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3.注意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表现好”是学生的天性。我觉得给他们表达的机会,给他们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的做法是:先在班里读一场竞赛,定期在课外阅读注册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文章、笔记、节选。第二,做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阅读经验的介绍。第四,举办阅读经验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作品,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这样学生就不会掉队,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热爱读书的氛围更加浓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2)结合课文学习,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阅读效率,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读书笔记应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积累书,并给它起个名字。我坚持让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提炼出好的单词、句子、段落,写读书笔记或者写读书感受。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其次,注重模仿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真实感受,借鉴他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有了这个例子,学生应该可以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课程改革后,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写作指导独特。教师通过单词、句子、段落、文章的教学和阅读训练,精心培养学生欣赏单词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如何观察、思考和表达,学生可以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文章,以满足学生模仿文本来表达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多读,尤其是课文中的好句子、段落、优美的诗句、细腻的情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理解。每当教授一个好的句子或段落时,老师都要生动地背诵,甚至表演。当学生兴趣高涨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学生们想写出这么漂亮的句子吗?”?如果你愿意,请多读几遍,记住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恰当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当然,戏仿应该是由易到难,由戏仿到戏仿,戏仿。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探索,举一反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中国,创造中国。比如教完《秋天的小姐》和《地震中的父子》之后,让学生模仿写作。这里主要模仿文中母子、父子亲情的内容,在《我和爸爸》或《来自妈妈的爱》中用真实的例子写出独特的体验,链接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我学习了战友邱后,模仿作者对看邱被火活活烧死的痛苦的心理描写,写出了遇到痛苦的事情时的难过心情。老师在教每一篇课文的时候,总是在寻找学生练习的训练点。长期在模仿写作中学到了哪些内容和方法。他们写字得心应手,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练习,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二、丰富生活,引导学生获取作文素材。叶老曾说:“人生如泉,文章如溪。泉水丰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而活泼地流淌。“为了解决学生‘无素材可写’的最大困难,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如何从作文内容入手。(1)开展活动。把单调的作文课变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如《我向父母献孝心》《我最会干活》《野餐快乐》《我发现了春天的脚印》《谁说秋天不美》《给冬天添彩》...结合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等“八荣八耻”活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情绪高涨。当他们看到或听到或想到某件事时,往往会忍不住找人“吹一吹”。教师不应该因为不守纪律而被扼杀。其实这种“吹嘘”其实是一种表达方式。学生有这种表达自己的欲望,老师及时抓住这种机会进行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写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才能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积累。时间长了,他们写的时候就会有话说了。(2)观察积累。鲁迅说:“要创作,首先需要观察,必须把一切都观察得准确透彻,才能动笔。“我告诉我的学生‘处处注意就是知识’。只要他们平时仔细观察思考,就会发现本土题材是说不完的。观察是作文智慧和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东西。学习动植物的时候,我不要求学生捡了就写。而是我带领他们走向自然,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河流田野,蔬菜水果……尽可能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第一册)的时候,就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河流,通过看、看、闻、踩等感性活动,让孩子去寻找、观察、感受春天的美好。学生不仅知道春天不仅美丽,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就像快乐的小鸟,更别说有多快乐了。在这次活动中,我还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在草原上,有些孩子踩了草,有些孩子去制止他们:“别踩,不然会伤心的。“在草坪上,我鼓励孩子们捡起纸屑和塑料袋,有机地教育孩子们‘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高了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正如“道德,只有学生自己去追求,自己去体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汇报和寻找春季成果”的活动。有的孩子带来了五彩缤纷的春景;一些孩子带来了漂亮的照片;其他人把自己的花带到了教室。有的唱了一首《春天在哪里》,有的小朋友念叨着“碧玉妆树高,万缕青丝挂毯垂。不知是谁剪下了薄叶,二月的春风像剪刀”...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岱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的;让我参与,我会完全理解。“把课堂延伸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很多书本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打开了智能探索的大门,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学会了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不难,难的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良心的人!这样,学生初步认识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广、更广、更有新意,不再为没东西写而发愁。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积累素材,以备不时之需。第三,写作能力的培养。高一第二学期初,我让学生写日记。当时学生的识字还不是很丰富,我就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或者我可以问别人。一开始我也是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逐渐训练他们写一件事,然后写有意义的事,然后让他们写做这件事时的想法,逐渐训练他们具体写。到现在,学生已经初三了,还在坚持写周日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字。在说话的基础上,我发挥了想象力,通过内心世界把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到了三年级,除了完成各个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我们还经常补充模仿课文段落,如按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总结后、平行段落等。,并补充想象成分,如“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如果我是老师”“如果我长大了”等。,给学生想象空间,充分展示想象力。通常,我在学完一篇深刻而富有激情的文章后,总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挖掘写作素材,读完再写,为学生独立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写大作文前,先指导学生说,再做练习,让学生有话可写,提高写作兴趣。每次写的很自然,不会给学生压力,会很开心的去写。第四,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古人云:“三分相貌,七分伪装。”用在作文上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批改”因此,批改作文成了提高写作能力极其重要的环节。新课标下,作文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法的前提下,成功的评价和自我调整。第一,对自己作文的可取之处做一个自我成功的评价,把自己认为作文中成功的地方推荐给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很好的词或句子。这样,不管学生写作能力如何,都会毫无顾忌地引入,认为可取。也就是说,我得到了同学的肯定和欣赏,也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点。同时也受到了启迪,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每个人都期待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之一。大多数小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表现良好的心理特征,总是渴望得到老师的积极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定期的积极评价是学生愉悦的根源,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让学生拿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平台上展示给大家欣赏。全体同学以总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让大家体会到好作文的成功。明白好的表达效果,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会更优雅;作文不是很突出的同学也会增加写作灵感。在小组评价中,学生根据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优秀生、好学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以优秀生为组长,大家共同参与评价,老师只巡视解决每个小组遇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的小组的评价。然后各小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平台上展示小组的练习,并说明优缺点。最后,教师选择优秀、良好和一般的练习进行点评。第五,师生欣赏练习,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学生的作文,要允许差异,允许失败,充分信任和热情。不要像优秀作文一样要求资优生把所有的习题都写出来,不要拿后进生的作文和资优生比。教师要以欣赏的心态和欣赏的思维方式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鼓励他们,促使他们找到“我会写”的感觉!(一)、每个月组织学生的作文小报,把自己写得好的作文和日记写成手抄报,有上进心,各有特色。从设计、选作文到排版,都要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2)每期写散文集2-3篇。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编成了《我的小作文》。精心设计封面,从编辑的心思写几句话,编排目录,配上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的作文也是相当不错的。(3)全班编优秀作文,收集全班优秀作文,加上老师的评语一起编,每期编2-3本。争取每个学生在班级优秀作文集中至少有一篇文章。(4)传阅校报《袁语昕》、《我的小作文》、《班级优秀作文精选》和作文本上的作文,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别人习作的兴趣,吸收别人的营养,自主学习,不断进步。结论: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记100字的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利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课前注意3-5分钟的发言等。当然,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点一滴的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兢兢业业,耐心不断地探索,保持学生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本文基于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