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集

以史为鉴,可以明古今,万物,繁华,得失。历史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不可复制,不可改写,教育也不例外。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教育故事案例,方便大家参考。

教育故事案例1

20美元的价值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很晚,发现他5岁的儿子在门边等他。“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爸爸,1小时能挣多少钱?”"如果你一定要知道,我1小时挣20美元."“爸爸,你能借我10美元吗?”父亲非常生气。大约1小时后,他冷静下来,并开始认为他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太严厉了...可能是孩子真的想买东西,再说他也很少要钱。于是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给了他10美元。“谢谢你,爸爸。”孩子笑着从枕头下拿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慢慢地数着。“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钱?”“因为以前不够,现在我够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购买1小时吗?请明天早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饭。”

时间可以换来金钱,也可以换来亲情和幸福。为家人腾出时间,因为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

教育故事案例2

尊重学生的人格

一个老师在她还是学生之前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参加工作后,我写了一篇感人的文章,题为《老师,我记得您的宽容》: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女孩,很少有老师和同学关注我。当时真的很想有机会一鸣惊人,成绩一般。期末考试到了。下午无意让班主任把打印好的语文期末试卷拿到教室后面的办公室。“如果我能拿到一张试卷,我就能打动老师和同学!”这个想法不仅让我耳热心跳。

黄昏时分,校园里静悄悄的。但是我走在校园里,就没有平时那么自然了。总觉得有很多眼睛在看着我。推门进去的那一刻,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我笨拙地打开了办公室的窗户,跳进去的时候地板被踩得很响。我蹲在那里屏住呼吸,不敢动。很长一段时间,没发现什么异常,就开始找试卷。

“本尼迪克特,本尼迪克特……”这时有人敲门。这敲门声无异于地面上的一阵惊雷。我无处可逃,也无法应对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慌了,只好徒劳地用手托着头,钻到桌下的角落里,都是真诚的。持续的、越来越急促的敲门声,像一把利剑抛向我,折磨着我本已脆弱的神经。

敲门声终于停止了,与此同时,我的恐惧也达到了极点,因为那个人从窗户爬了进来,迅速打开了灯。我绝望地站了起来,颤抖着,依然用双手紧紧捂住脸,固执地守护着最后一点可怜的自尊。那个男人一直沉默不语,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走过来牵着我的手看清我的脸。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渐渐冷静下来,那个人开始说话了。

“小姑娘,你在这个学校读书吗?”我点点头。从他的声音里,我听出是教我们美术的男老师,他是一个极其年轻的老师,上课活泼幽默。他就住楼下,肯定是听到了重重的一跳才跑上来看的。

“你不要露面,不要说话。你可以点头或摇头来回答我的问题。你是来找你想要的东西的吗?”我点点头。“这东西是你的吗?”我摇摇头。“我们不应该拿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不管它们有多值钱,不是吗?”我又点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上学的时候,你还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慢慢走出门,感受到背上那双温暖的眼睛。我忍不住哭了。是感恩吗?是后悔吗?还是两者都有?

物是人非,星是人非。多年前那个想大出风头偷看试卷的姑娘,如今已经回到母校以身作则,传道授业解惑。每当我一个人坐在窗边,想起我不小心摔碎在地上,在课堂上轻轻递给我活泼幽默的美术老师的那份自尊,我总是很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每一次老师的尊重和宽容,都会让一个学生终生难忘,会让他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老师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励他们做好学生。也有人指出:“孩子的自尊就像早晨树叶上的露珠。如果你轻轻摇一下,他就会滑倒。“孩子虽然单纯,但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自尊的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行为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因为有时候一个不恰当的行为,甚至一句不恰当的话,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上述案例中,美术老师在回应一个不注意犯错的小学生时,既让学生明辨是非,又尊重学生的人格,展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良好素养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育故事案例3

用爱心对待学生,用耐心辅导学生,用真诚教育学生。只有全心全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收获教育教学的大丰收。——题记:燕子去了,但还会再来;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但岁月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我当老师多年,一直在讲坛上播放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很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但也有一些像根一样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但依然历历在目,感触颇深。那是2001的秋天,学校安排我做7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初来乍到的七年级学生,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活跃在任何老师的课堂上,生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尤其是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面前,学生们可以说表现的相当积极。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快掌握了这个班喜欢上课思考问题、学习认真、喜欢上课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斌,在班里成绩一般。老师一般不会在意一个上课不回答问题的学生,更不会在意一个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宾是这样一个学生,以至于他很少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我估计她在其他老师心目中印象不深。但是,有两件事我不得不注意。一个是在一篇散文中,她表达了自己矛盾而迷茫的想法,却不希望别人理解和帮助。但我想,她显然是为我写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一路上,学生们排着长队,有说有笑,欢快地唱着,歌声传遍了山谷。只有斌一个人远远落在队伍后面,既不和同学一起笑也不一起唱。这是典型的孤僻性格。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这个学生一定有些心结,她心里一定藏着很多东西。如果这个结不打开,对她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试着慢慢接近她。课间休息时,我问她是否明白。有时候我会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初,她只是保持沉默,偶尔笑一笑。后来她更了解我了,所以态度也有了一点变化。我抓住机会,在合适的时候和她聊了聊。原来她真的很有心。她说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她一生病就要去看医生,导致成绩下降。但是她小学的班主任不理解她,有时候还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她。所以在同学面前,她觉得抬不起头,在老师眼里,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她不说话了,她变得孤僻,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听了斌的故事,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觉得我像你原来的班主任吗?”斌想了一下,摇摇头说,“你看起来不像。如果你是这样的老师,我就不会告诉你这些了。”“是的,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好多了,我会记住你的话,我一定会和同学们好好相处的。相信我,我会把成绩赶上来的。”我肯定地点点头,说:“没必要怀疑,你自己也很棒。”是的,又有谁会抛弃别人的关心呢?斌同学可以说是认同了我对她的关心,也因为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才化解了她心中的坚冰,才让她重拾信心。后来,宾在期末考试中得了第八名。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他坦诚交流,学生才能接受。例如,我曾经教过一个叫高加文的学生,他课后非常淘气。上课的时候,他要么扭来扭去,要么一直说个不停。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很坦白的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只是坐不住了。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吗?所以,我有耐心和他谈了很多次,每当他犯了错误,我都会和他谈。很多时候,他被我的真诚感动,努力改变坏习惯。后来基本能积极配合老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三尺讲台,无尽跌宕,两尺黑板,无尽人生风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见犹在耳。我深深感受到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也深深感受到一名人民教师的荣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大胆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充分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教育故事案例4

我坚信这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他总是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的孩子才是健康的。

我记得上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林是我们班最优秀的一个。刚接触他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聪明、活泼、机智。久而久之,我发现他虽然在课堂上说话积极,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经常让我担心:好胜心强,对自己过于自信,经常捣乱。和伴侣发生争执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服输。宽容在他眼里是懦弱的表现。有时候,我跟他说话,他总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所谓的“十八般歪理”是系统的,他总觉得自己有点“不听话”。所以,当林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总是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张天真幼稚的脸,我就想起了李老师的那句话“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我暗暗下定决心,用我的爱去感染他,让他健康成长。

终于,一天下午,教室里只剩下我和林了。我和蔼地问:“你为什么总是不接受老师对你的批评,却总是和我作对?”“你为什么总是责备我?”林还是用他一贯的强硬作风回答了我。听了他的话,我回想起以前对他的态度,突然觉得自己平时指责他太多了,可能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教育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成功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的确,我以前教得不好。我沉默了一会儿,对他说:“老师以前有时候对你很不好。他只看到了你的缺点,经常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你。老师给你道歉了。”听了我的话,他的脸涨得通红,有点激动地说:“至少我不是个坏孩子。”“好吧,我们来做个君子协定。我们互相尊重。如果你有事,我不会当着同学的面说。我们私下解决吧,但你也必须做到不在同学面前反驳我。”林没有说什么,但我还是能从他眼里看到“不信任”这个词。多有个性的孩子啊。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师生关系密切。老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或者情感承载,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只有态度和蔼、语言和蔼、态度热情,学生才能成为好老师、好朋友,学生才能亲老师、信老师、学理论。我了解到他非常爱读书。我任命他为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把书整理得井井有条,能很好地及时处理一些同学借书还书时的矛盾。他上课说话热情,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每次上课我都不忘让他发言,及时给他鼓励。当他拿到渴望已久的小红旗时,看到他面带微笑,非常自豪,我就放心了。平时喜欢帮他穿衣服,整理书包,问冷暖,聊家庭生活,交流思想。一个月过去了,我发现他更加努力了。想跟我说话,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天中午,孩子们在草原上忙着追逐打闹,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有人打架了!”班干部焦急的话语打破了这份平静。我匆匆从2班赶到1班。两个孩子虽然眼里还带着泪花,但他们的怒气显然已经平息了很多,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最让我吃惊的是,林正气喘吁吁地坐在他们中间。看到这一幕真的让他很失望。会不会是他又在挑动他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们都没事,老师,一点小事。”这话居然是从林嘴里说出来的,我愣住了。“老师,不要夸我,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清楚地看到他的眼神变了。原来他看到两个同学为了一件小事吵架。他毫不犹豫地上去劝他们,帮他们想了一个好办法...不知怎么的,我观察了他很久,我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情感。

圣诞节的早晨,当我来到教室门口时,发现林在门口等着。他高兴地跟我打招呼,然后悄悄递给我一张卡片,低声说:“我自己做的,送给你,老师。”我看着他的表情,真诚而发自内心。我满怀爱意地看着这张卡片,心中泛起一股暖流。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当我用爱来对待我的学生时,我在爱中得到了爱,那是甜蜜的,清爽的,难忘的。

教育故事案例5

“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的动力。

案例1:世界“汽车之父”福特的传记记载了一个故事:出身于小农家庭的福特,从小就对摆弄机械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在家里更是对拆钟表着了迷。他姐姐说我们的福特钟“一看到亨利(福特)来就发抖。”福特从小就很好奇,最后喜欢问问题。他看到柴炉上的茶壶烧开水冒着热气,就把壶嘴塞住了,结果水壶爆炸,差点造成伤害事故。他在学校做了一个汽轮机,结果把学校的墙打了一个大洞。然而,正是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氛围——一种真正的学习氛围,成就了这个世界的天才。

案例二:文汇报有一篇报道:上海某重点中学高飞生,能解数学题,思路和程序都是正确的。但是因为不喜欢复杂的微积分,所以总是犯小错误,高考被几分拒之门外。家里送他去西部某著名大学读书,老师总是被这个学生没完没了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还经常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第二年,这个学生成为了这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助理。

回顾我们以前的教育,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老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个性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主导一切,照顾一切,不允许学生越线。如果学生有独特的方式,或者有奇思妙想,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反叛。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压抑了个性的发展。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领袖》一书中这样评价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能给大众带来良好的教育,但在中国失去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过分强调每个人各有所长,事事统一,从小就把他们培养得很驯服,从小就被灌输让他们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允许他们有独立的见解,不允许他们有爱因斯坦那样的‘离经叛道’现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致力于事业的专业人士。”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积累的弊端和悲哀。

如果上述第一个案例中的福特出生在当代中国的一个家庭和学校里,只知道看课本,挖问答,他早就被称为“淘气王”,甚至遭遇“群起而攻之”的厄运。然后,这个天才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从第二个案例可以看出,西方教育重在激发学生有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但是我们把多元化的思维统一到从众的标准上,把学生培养成不犯错不越线的平庸之辈。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差距吗?

无数事实证明,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素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韦索康先生做了一个很好的调查。在10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45%的人中小学成绩一般,其中6人中小学学习成绩很差,比如爱因斯坦。调查显示,创新潜力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中小学成绩有关,但不是主要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兴趣和好奇心”。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光用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的人。让形式明白价值(社会伦理),产生热情,这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