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相关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课堂实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旧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随意练习、机械过多、搞题海战术等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与控制班相比,实验班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该群体研究成员的教学专业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首先,课堂陈述

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让“每个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前,基础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

纵观当前的教育形势,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过分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学生评价的统一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逐渐失去了个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和创新潜能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教师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纪律严明,讲究一步到位,要求团结一致。

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个性化研究”,首次提出新课程后教师有独特的作业练习设计,学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中体现个性化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课堂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堂练习是教师在课堂上探索数学新知识后设计的一系列独特的作业,用于巩固、应用和提高新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体现个性化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作业,及时建立各类课堂作业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聪明才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好学生上课吃得饱,中等学生学得好,学困生不产生厌学情绪。

知识不仅是教师传授的,也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必要的学习材料,甚至通过意义建构的手段获得的。强调学习情境、合作交流、意义建构。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课堂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表达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积极探索和寻找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策略。

具体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个性化研究”教学模式。

2.学生的目标

(1),寻找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层兴趣,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间的积极互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教师的目标

(1),锻炼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控制能力等。,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科研能力。

(2)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以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师生的开放性,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第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在教师设计的个性化课堂练习中发展良好的数学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同时为教师提供促进学生学业成长和个性发展的指导。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开展以下研究:

1.课堂实践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实践情境的创设策略研究。实践课堂教学和学生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实践场景,展示一定的实践任务;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要置身于学习新事物的氛围中,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

2.在课堂实践的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加强实践应用的策略研究。通过层次、应用、发展和创造。。。。。。。内涵丰富的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术,实现知识的合理重组或建构:有效地发展学生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和态度方面的数学素养,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在课堂实践的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开展合理评价的策略研究。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客观合理的学习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直到成功。在我们的研究中,重点关注“课堂评价”和“作业批改”两个维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4.课堂实践个性化研究教学中调试学生情绪的策略研究。“学习本身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罗杰斯)。通过放松和放松的结合,激发和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5.在对上述内容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个“在课堂中实践个性化研究:教学课堂”的模型,为进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领域进行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动词 (verb的缩写)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资料收集、自然观察、实验展示等。具体做法如下: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考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发展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设计个性化的习题。

1,围绕重点难点,设计目标。这种练习的标志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及时理解和巩固,数学技能的初步形成。

2.根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拼图。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兢兢业业,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生成一些习题,让学生辨别问题,解疑释惑。

3.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分层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分层练习既能巩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4.消除数学认知障碍,设计比较练习。通过比较实践,学生可以分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以旧带新,深化知识,合理建构知识。

5、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差异练习。虽然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实现个性化教学,但不同练习的设计可以促进“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和设计拓展练习做准备。在具体教学中,要从数学学习系统考虑学生的发展,充分挖掘所学知识及后续联系,渗透意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成功建构。

7、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设计应用习题。在数学实践中,需要设计应用性和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发展数学应用能力。走出封闭狭窄的课堂,增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拓展学生实践数学的空间。

8.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综合练习。设计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性问题,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设计开放学习。教学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维策略开展活动,实践相关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态度,发展探究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一至六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年龄在7-13之间。

不及物动词工艺研究

研究期一年半(2008年5月-2010 1)。

步骤1:开始研究(2008年4月-2008年5月)

统一思想,明确目的,主要是使项目负责人成员思想统一,目的更加明确,为项目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1,制定研究计划;

2.广泛收集相关课题的相关研究;

3.根据分工初步设计课堂和学习策略;

4.设计和实施观察和调查所需的表格和问题。

第二步: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0月)

根据预期目标分工实施计划,获取相关信息:

1.课堂组成员上研究课,利用自然观察法跟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获取相关信息;

2.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了“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个性化研究”的应用情况

中学生的经验和教师的评价;

3.运用“课堂测试法”对课堂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所谓“课堂测量法”,就是教师在新课后做习题,观察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思想,也就是自然观察法,但这里只是在课堂上。

4.研究小组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

第三步是总结阶段(2009年6月+065438+10月-6月,2010)。

各课题薪资成员整理数据,项目负责人撰写研究报告。

第四步:深度推广

课题完成后,根据课题研究的结果和问题,推广到其他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每位教师通过实践发扬成果,继续研究存在的问题。

研究部门:

团队领导:

团队成员:

七、课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