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美国美学家苏珊·兰格(Susan Langer)认为,艺术作品呈现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可见的或客厅的形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情感,理解和感受歌曲的艺术境界,从而用发自内心的歌唱来表达自己的作品。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已经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通过各种铺垫、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入歌曲教学后,往往只唱两三遍,就开始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作词、作曲动作表演,没有真正把歌唱教学落到实处。每首歌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通过旋律来表达感情。因此,教师引入歌曲,分析歌曲,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例如,“保卫黄河”应该提醒学生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势不可挡的斗争。《摇篮曲》这首歌,要让学生进入一种宁静甜美的境界。学生头脑中有了这些具体的艺术画面和意境,就能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和美的价值,从而产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理解,激发情感的兴奋和表演创作的热情,使歌曲生动感人,对提高歌唱表现力很有帮助。如《大森林的早晨》,唱这首歌的时候,要带着一点点缓慢、优美、明朗的感情去唱这首歌。当歌手演唱时,观众应该从歌曲中欣赏美丽的春天的早晨,充满活力。让歌曲带动听众的每一个神经细胞,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说,音乐是一首歌的灵魂。要了解音乐的情感特征,欣赏歌曲音乐的旋律美,了解歌曲音乐的意境,让学生认真分析歌词语言的节奏、韵味、声调、音准,巧妙地将语言与声音融为一体。使歌曲充分表达内心情感,从而艺术地呈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当作品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去歌唱,完成作品。歌唱是表达歌曲情感最直接的方式,用声音艺术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可以说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在歌唱中,声与情的结合是艺术创作的原则,而要做到声与情的结合,就需要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歌唱中,从而达到以声传情、声与情相结合的目的。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唤起感情,让学生“用心”唱歌,唱出歌曲的内心感受,更好地表达歌曲。总之,音乐教学是师生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也是如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歌唱中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