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方法?
2.“约定俗成”的话语(口号)或行为面对学生吵闹而“热情”的发言,一句话——“谁最安静就先叫谁”,是立竿见影的镇静剂;在要求学生拿出一本书时,要给学生一个时间限制,比如喊口号:“三、二、一……”,在老师喊“一”的时候要求学生各就各位,防止学生借机大笑或拖拽,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学生频繁的“去CR”报道,往往会打破正常的课堂教学状态。规定:分组上厕所,两组谁表现好谁优先。这样,每天“出门”的机会也成了两组学生的竞争点,也杜绝了一些调皮学生借机在外玩耍的现象。在写作课上,为了规范学生的笔顺。规则:写的时候一定要一条一条的跟着。老师一个一个给饭,学生一个一个跟着。不允许他们自己写。老师可以在一个单词没有写完的时候“巡视”全班,如果没有一个一个的跟着做就会受到惩罚(比如抄单词五遍等等。).当然,这些言语和行为的规则需要事先向学生解释清楚,约定俗成,让他们形成习惯。3.创建“情境”教学模式以吸引课堂注意力需要我们煞费苦心地管理每一篇课文。通过四年级的课堂实践,我体会到了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下面简单说一下其中的一些课文。第一篇课文:《我们的学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学校实际情况,自己画出课文中所描述的校园;第二篇课文《我们班有新生》,结合小四新学期新生实际情况讲授。第三篇课文《向老师学习语文》,结合他们每天语文课的实际情况讲授;在第四篇课文“你为什么不试试”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一出戏剧。每一篇文章处理的不合理,都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当学习语文的过程能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备课时,要认真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尽量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把他们的生活拉入课文,用汉语解读他们的生活,让汉语传播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4.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励学生(1)一次偶然的象形文字代课机会,让我接触到了4年级的学生,他们上课邋遢无精打采的状态,迫使我不得不停止教学。在他们的中文角看到一张汉字演变的图片,我灵机一动,认真地给他们讲解了这些“图案”。告诉他们,每个汉字都曾经是一幅画;黑板上写着“日”、“月”、“山”、“水”的象形文字和简体字,供学生联系。当大多数同学为找到正确答案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根据图案猜简化字的意思。”在我肯定了学生们的一致回答后,他们对贴在墙上的图片产生了兴趣,似乎习惯了视而不见。他们一个个积极提问,积极回答。看到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计划的教学任务变得微乎其微。这就是汉字的独特魅力,在整个教室的空气中蔓延,激起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2)挖掘词汇本身的乐趣汉语语法的枯燥和艰深使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淡化语法教学。但是从一些单词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语法本身是有意思的。比如“开关”、“忘记”、“国家”等有偏义的词,就是“开放”、“关闭”的意思。“开关”是什么意思?我反复按下按钮,关掉教室的灯,提醒学生。最后,他们意识到“开关”、“开”和“关”是动词,但当它们组成“开关”时,就转化成了名词。“很有意思!”学生惊呼。于是我顺水推舟,把我刚学会的新词“忘记”引申为“记住”,用类似的方式解释“忘记”。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意识到似乎每一个汉字里都隐藏着无限的玄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字恰当地解剖分析成具体的语素,汉字的生命力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学生展示和激发。第三,不失时机地传播祖国文化。文化的灌输和传播是潜移默化的,每一个光明的日子都是一个美好的机会。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一曲《北京欢迎你》响彻校园,孩子们的福娃涂鸦贴满了中国的各个角落;七夕前夕,我给孩子们讲解了这个“七夕”,讲述了美丽的爱情故事。中秋节前夕,我解释了“月亮”在中国的含义,谈到了“嫦娥姐姐”。在春节前夕,让他们制作贺卡,观看关于中国春节习俗的图片和视频...每次都讲述美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