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的话:“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是一种能力。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思想上的“软着陆”,行为上的“硬加工”,既需要引导,也需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三个问题。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学习数学的习惯;第三是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学习的习惯主要表现在数学思维和行为的习惯上。数学学习的思维习惯是在深入理解数学思维方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数学意识和思维方式。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主要是认真听课、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小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第一件事是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养成以下十个良好的行为习惯:1。主动的习惯1。课前做好准备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学生的课前准备,其实就是为一节课做的简单计划之一。首先,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准备好学习工具:课本、写字笔、学习工具箱、计算器,最好有铅笔、草稿、练习本、作业本,把这些常用的用具放在专门的文件夹里,以便每次都能很快拿出来,从而我们可以养成自己整理的习惯。第二,调整上课状态。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从我们自己开始学会调整自己的身体、心灵和情绪,这将有助于他/她快速进入上课的状态。大部分数学老师都要在课前引入情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数学的时候快速进入思考的状态。第三是知识准备。课前可以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反思数学思想方法,或者讨论相关数学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等方式进行一些知识准备。,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这是为课堂做好重要铺垫。很多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预习。其实这种方法效果并不好。首先,时间不够。其次,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差。甚至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然思维,因为学生往往只看重结果,很少关注过程。比较好的学生只是看了两页就理解了内容,很难体验到知识生成的过程,虽然通过预习熟悉了内容。2.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行为。目的是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一个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举手可以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要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举手也是很有学问的。经常看到学生举手的时候,眼睛是看着别处的,手是瘫软的,手指是勾着的,左手握着右手。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举手习惯。我们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要坐直,右手放在身体前面,或者左手放在身体前面,看着老师。当然,老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自己的手没有白费,自然想多举手。3.培养学生用完整单词说话的习惯。口语是学生对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汇报交流的结果。通常有两种形式:个人发言和集体发言。学生集体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不必大声回答,只要能对自己说就行,但一定要简洁明了。要求学生的个人发言流畅、连贯、完整,有始有终,语速缓慢,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说话的时候要和同学说话,要和同学充分接触。老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发言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逻辑性强,能够用自己的话有效地表达概念和性质。用洪亮完整的声音回答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听得清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习惯。经常看到有的同学在做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的时候想到的是对的,但是在做的时候却是错的。起初,这些学生总给人一种“聪明”的感觉。其实这些学生都很浮躁。如果不加以引导,最终会变成动手习惯,不听不看。这样的学生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原因是他们不肯动手,用很多家长的话说就是“懒”“拖”。由于数学的特点,计算非常透彻,解决数学问题非常程序化和严谨。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叫“容易不等于简单”,所以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彻底性和严谨性才能得到充分加强。二、学习方法的习惯5。养成读书的习惯。阅读也是数学学习中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主要用于理解定理、性质和规律,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阅读时要注意文中有用的数学信息,理解问题的意图。数学方面有规律的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6.培养学生勤于记录的习惯。擅长学习的学生也擅长做课堂记录。必要的课堂记录有助于后期的讨论和学习,容易拿起来仔细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记录有利于以后的学习,是期中和期末复习的重要专项资料。记录绝不是完全的复制,而是有选择性的重点记录,比如重要的经验方法,不太了解的问题,错误的或者容易犯错误的典型问题,一些新的发现或者体会。记录要简明易懂,必须当天整理分类。记录可以写在课本、卡片或专门的分类笔记本上。作为学生学习的信息,善于记录、整理、分析的学生,一定会从他的记录中收获明天。7.培养学生勤于反思的习惯。小学生粗心是常有的事,但也很正常。粗心与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他们的经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他们个人的学习能力有关。不光小学生粗心,大人也是。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包括加强针对性训练,养成反思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经常听到学生说:“唉,很多题我们都会做,因为粗心而出错!”“事实上,粗心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安慰的借口和学习进步的烟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数学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学生粗心的地方,多是要求详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反思那些细微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细心,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仔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逐渐丰富。如果把反思的结果用文字总结出来,尤其是那些“粗心的地方”,反思的效果会更好。8.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问问题,越大越不喜欢问问题?其实好奇、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要么会被抹杀,要么在后天的教育中成为一种质疑的习惯。提问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很难提问,所以反而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或者带学生到问题的结尾。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他们从小就丧失了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老师要给学生适当的评价,鼓励和肯定正确的一面,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三、注意力的习惯9。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力是全神贯注的学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认真倾听是收集意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倾听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将说话人的意思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只有听者才能抓住说话者的重点,充分理解说话者的精神。另外,倾听也是对说话人的尊重,是最起码的礼貌。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别人才会听你说话。当老师或同学在讲话时,要强调学生认真听讲,同时看着讲话者,不要做其他事情。在听演讲的过程中,如果有其他问题或想法,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记录,切不可随便插话抢话。可以举手提问或者提出意见,直到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讲完。只有学会了倾听的人才会主动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上,漫不经心的听课者和喋喋不休的听课者很难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10,培养学生听课专心的习惯。专注是全心投入,是对外在事物的有效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观众的眼睛是明亮的,充满活力的。老师讲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学生应该观察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一个同学在讲话或汇报时,其他同学要看着这个同学的眼神和动作。在课堂上,凝视的反义词是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这些人眼神暗淡无光,无精打采,经不起一点干扰,周围有一点动静,他们的思想就散了。数学课与数字、概念、规则、公式、性质、定理密切相关,有些是计算和推理,规律性很强。因此,数学课应加强直观教学、情感交流,营造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教师的职责是“教千事,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学千事,学做人”。什么是真的?真正的意义之一是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很多学校都把这两句话作为校训。好的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乌申斯基说,“让学生认真听课,成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是初步教学的任务。”在应试教育中,对小学生的教育有两种极端心理。一是太急于求成,只注重成绩不注重质量。二是忽视了吃鱼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盲目教,为教而教,以至于学生今天即使学了一点,明天还是需要别人牵着鼻子走,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在数学课的每一个细节中多关注学生的习惯,提高对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要讲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