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民日报记者调查: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带来了什么?

杭州:人民日报记者调查: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带来了便利,但也面临着诸多困扰。

穿着运动服的任忠大步走到杭州新华实验小学门口,站在人脸识别设备前。他的个人身份信息立即显示在屏幕上。学校安全员确认后,示意任忠进入校园。

出门、下楼、过街只需要5分钟。任忠的目光转向球场,在场边热身的儿子任彦向他招手。任彦,11岁,就读于新华实验小学。现在,只要任忠早下班,他就会和父亲约好,父子俩踢完球就回家吃饭。

秋天,球场上晚风微凉,任中和任彦迎着晚霞奔跑。校园里挤满了人,市民们或在足球场旁的跑道上跑步,或在篮球场上打篮球,欢呼声此起彼伏。

学校体育场开放后,再也不用担心去哪里锻炼身体了。任忠擦了一把额头的汗,说小区附近缺少运动场地。以前他儿子和朋友主要是放学后在小区的空地上玩,那里面积小,地面硬,很容易摔倒受伤。“去年我摔断了骨头。”

任忠还带着儿子去了杭州拱墅区体育中心,但是骑车要20分钟,而且要提前网上预约。后来,热爱运动的任忠只能经常去小区附近的马路上玩fun run。路过新华实验小学时,他常常想,如果学校的运动场能在放学后向公众开放,他会看到围墙内的巨大体育场空无一人。

一方面是场地闲置,一方面是迫切需求。如何解决大众健身场所的供需矛盾?杭州市教育局德育与运动卫生艺术处处长张敬礼表示,解决公众健身需求的“近渴”,仅仅依靠大型体育场馆的“远水”是不够的。盘活体育场馆存量资源是缓解全民健身场馆供需矛盾的重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