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牌村的人才与教育
石牌村自南宋咸春九年(1273)董氏首次定居,逐渐成为村落,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到清初,这里已成为广州东郊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型自然村。石牌村历史悠久,人文丰富。当时村里有十所书院和私塾,私塾的古遗迹至今还能看到。因为崇文非常重视教育,孕育了很多人才。如明代隆庆四年(1750),有进士谢龙桥。清代(咸丰年间)有陪审员余若(同治年间),武术家董凤昌,学者迟大公、董祥源。民国时期,一些大学陆续迁至石牌地,增添了石牌的文化气息。中山大学曾为村民举办夜校和识字班,对当时石牌的人才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在当时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革命思潮影响下,石牌涌现出一批革命家和精英人才,如参加同盟会的白螭,跟随革命党人黄兴,参加了“黄花岗之战”(1879 ~ 1961)。迟波(1892 ~ 1938),曾担任孙中山的医疗侍从,在孙中山病危时直接参与医疗,并在孙中山逝世后的奉天大典上担任司仪。还有池(1870 ~ 1960)是孙中山的同学,当时被皇帝嘉奖,等等。建国后有全国劳动模范、铁道部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迟有元(1925 ~),党员中有优秀* *制作人迟德洲,因为防灾长期做基层干部...
石牌村有捍卫独立、正义和尊严的传统。比如1841年5月,石牌村民参加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广州三元里抗英战役。又因其在帮助国民革命军推翻陈炯明叛乱、平息广州商团叛乱中的贡献,孙中山亲笔题写了“为国杀贼”的匾额,并派人送给石碑(此匾文革时已失,现存品为仿品)。
改革开放后,石牌人才成长呈现多元化,各行各业人才脱颖而出。比如经营管理人才迟德边、潘树勋;公安人才南池子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蔬菜专家”陈女,网箱养鱼正在创新池广生;有击剑名将董等被国家体委授予“国际级运动员”称号的体育人才;还有来自农民的书法家、画家、地方志编纂等文化人才,如迟光焕、董...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面临着打工、承包经营、个体经济、转制等多种选择和压力。而且,石牌已经迅速成为广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拥有中国南方最大的电脑市场、高档酒店、商场和写字楼...有超过50,000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医生、作家、音乐家...白领到许多打工仔和女工,这是全村人口的五倍。而且流动性很强——典型的新兴市场,给了石牌人人际交往和成功的机会。城市化进程中石牌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带来了谋生和竞争的压力...这些都成为他们人才成长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比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村里的中老年妇女很少与外界接触,只会说当地的“白话”(粤语),根本听不懂普通话。但十几年来,由于经营出租屋和与外国人交流的需要,这些女性大多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过去,一些中年妇女很少走出村口,但现在她们成群结队地走遍全国,增长见识。这真的是社会和现实的需要,比办多少学校都有效。
教育的发展
石牌历史上的教育情况比较好。早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就建立了庐山书院【此书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更名为庐山社会学,庐山社会学于1925年拆除】。当时庐山书院是由石牌、猎德等13个邻近乡镇联合举办的最高学府。书院也是人们讲学和学术讨论的地方。清咸丰四年(1854),同泽书院(位于中山大道西梅新港省生物药厂)开业。当时书院是由石牌、塘厦、元村三家合办,作为练武的场所。
到了清末,私塾的兴起逐渐取代了书院社会学。石牌曾创办了“李学校”、“龙胜易学”、“保良图书馆”等多所私塾。目前,这些私塾的遗址在石牌村保存较为完整。当时清政府规定私塾教师要有秀才资格,村中秀才董祥元、迟大公都在村中担任私塾教师。这些私塾大多使用公房,如祠堂、会馆等作为教室。一般只有1的老师,1的教室。虽然有三类孩子,但大部分都是在同一个房间上课,老师因材施教。初级班属于启蒙教育,文科教材是三、钱、Xi子。中级班的教材有《千家诗》、《秋水轩书信》、《成语考》。高级班的教材是四书、五经、古文等。算术是珠算、口算、商务用法等。
民国初年,乡村教育仍以私塾为主,后来逐渐建立学校取代私塾。据《村志》记载,民国十七年(1928),石牌由秀才董祥元等人举办民办志成小学,教师五六人,一二年级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五六年级一个班,学生约100人。教学内容主要有语文、算术、修养、手工艺、绘画、歌唱、体操等。这是石牌最早的小学,石牌小学的前身。另有资料认为番禺四区七号小学建于民国七年(1918)。1920更名为志成小学,1933更名为石牌中心小学。石牌中心小学于1950由村办转为公办,更名为广州市第三十三小学。1952年,随着石牌区建制的取消和白云区建制的建立,石牌第三十三小学被称为白云区工农子弟第一学校。校址原散于娘芒堂、中坜堂,归两湖东施公庙。此后,校址稳定下来。随后几十年,石牌小学一度扩建,学生人数增加,并开设了初期的中专班,但总的来说,80年代以前的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在成人教育方面,民国时期石牌一直是在中山大学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了“扫盲运动”和“文化教育大跃进”,帮助村民扫盲。
80年代后,石牌人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打开眼界,面对一系列新事物、新生活、新压力,再加上国家重视教育的政策,促使村民树立了重视教育的思想。在村领导的支持和村民重视教育的理念下,石牌小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模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硬件和软件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是一所市级学校。此外,除了小学,幼儿园教育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到2000年,除了村办的石牌村幼儿园,还有四所私立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