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就是小学,这样对吗?有利?有缺点吗?
目前,学前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和普遍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和蔓延,并且还在愈演愈烈。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部分幼儿园为了满足部分家长的错误需求,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下,一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开设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读书”的错误要求。这样错误的方式,剥夺了孩子快乐的天性。以至于有专家不得不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所以一定要克服“小学化”的倾向,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为什么是“小学”
1,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智育轻德、体、美、劳教育的思想还很严重,导致从学期开始就过分强调教学质量。有的小学甚至举行小学一年级入学考试,题目难到很难考声母、韵母、整个认音节的书写识别和20以内的加减法。
2.父母的错误心理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的缺失。不能以儿童为本,不能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儿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注重教育方法的统筹考虑,也不以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家长的误解是有深刻原因的。第一,家长不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则;二是家长急功近利严重;第三,家长和幼儿园沟通不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许多父母就在赛跑,试图超越他们所学的一切。
教育专家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阅读、写作和计算。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等同于阅读、写作、算术等学习,认为学习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一岁以内开始阅读,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六岁以下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培训班,不到五岁就想尽办法送上一年级。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导致一些幼儿园把阅读、写作、算术作为主要活动,通过教珠算、汉字、拼音等初级的东西来吸引孩子入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意愿或者进入小学考试,必须给孩子设置一些写字算题。有民办幼儿园老师说,他们幼儿园让孩子做100以内的加减法,能写很多字,还说这些都是家长要求的。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父母只是希望孩子多写几个字,多做几道题。
3.办园理念:部分幼儿园迫于招生压力,迎合家长意愿,同时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办园理念严重落后,园内运动器材、玩具设施十分匮乏。班级规模过大,师资力量不足,场地不足,游戏活动难以开展。
4.师资问题:部分农村幼师观念落后,沿袭旧的幼教方式,墨守成规。同时,由于班级人数多,工作任务重,他们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动脑筋给孩子做新玩具,设计新游戏,很少在寓教于乐上下功夫。一些新入职的幼师,虽然想改革创新,但是缺乏经验和能力。
第三,“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是有害的。孩子正处于漫长的生理阶段,身体和神经系统还比较薄弱。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产生心理变化,比如表情呆滞。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也会导致幼儿出现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症状。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初等教育,超出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不健全,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这个时候强迫孩子像小学生一样学习,做大量的作业,孩子的智力水平会跟不上。如果你学习太努力,孩子会厌烦,害怕学习,会扼杀学习的热情。
再次,“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幼儿时期的小学教育只是单一的智力教育。因为这种做法只重视单一智育或某项技能的发展,忽略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导致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其他发展要求被忽视,导致儿童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不利。因为有些学前班用的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教学内容与小学一年级有重复。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学习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那么在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因为反复的教育,这些孩子养成了不思考、不思考、不记忆的坏习惯。进入二年级,他们一下子适应不了新的学习内容,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跟不上学习。
四、我县学前教育“小学化”现状
在课堂观察和教学竞赛中发现,我县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较为严重。
1.“小学化”教学方式严重:游戏、角落活动、户外活动明显不足。大多数幼儿园的游乐设施和玩具比较简单,自制的教学玩具很少,户外活动也很少。幼儿园的课桌椅都是按照小学的方式摆放,一桌一椅,总是要求幼儿端正坐姿甚至把手放在背后,导致幼儿园教学主要以集中授课为主,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忽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念,孩子跟着念;老师问,孩子答;老师做,孩子看;老师的指示,孩子做。同时,以课堂为教学中心,忽视“教育在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剥夺儿童独立、自由、自主的活动权利。举个例子,一个老师用教读的方法教“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也就是每种颜色读十遍以上,发现孩子分不清,然后带领孩子每个单词读十遍以上。最后孩子注意力分散,分不清红黄蓝绿。
2.小学教学内容很严肃。很多幼儿园把20分钟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声母、韵母、全音节甚至拼写在内的所有汉语拼音、汉字书写甚至复杂的汉字“书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甚至严重要求孩子每天写几版作业。随机检查发现,个别幼儿园班级的作业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汉字,并标有拼音。下午三点让孩子写汉字,有的孩子无奈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大多数孩子的练习本都是脏的。
3.教学目标意识不强,游戏教学策略相对缺乏,无效教学十分严重。教学(游戏)活动管理混乱,教学随意性普遍,表现为教师不制定教学计划、不准备活动方案就开始组织活动,活动目的、重点、流程不明确,组织活动随意性很大,不注重教学活动的效果。幼师只学会了一点点表面的热闹,却缺乏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智慧。比如语言活动不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健康的活动不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和锻炼。
美术活动不能让孩子操作等等。比如一个老师教小朋友做风筝,结果每组的风筝都是老师做的。举个例子,一个老师教“诚实的孩子”,但最后,孩子不明白,诚实就是不说假话。而是在心里形成一个概念:打碎花瓶的孩子是坏孩子,坏孩子是老实孩子。一位老师费尽心思做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生日蛋糕,但最后却不知道这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简直让孩子们唏嘘不已。
4.忽视家长参与的教育价值,家庭联系少,亲子活动少,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少。关起门来办教育是常有的事。
主要原因是:有的幼儿园观念陈旧,不善于学习,不按要求理解和使用教材,有的幼儿园很少参加培训,有的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时浮躁,不认真学习,不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少数幼儿园没有制定周活动计划或一日活动计划。甚至有少数幼儿园使用该课程。据了解,一些乡镇学校实际上举办一年级入学考试,虽然目的是给家长设置门槛,让孩子提前进入一年级,但却导致了很多幼儿园盲目“小学化”。大量的校长和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危害。有些校长和老师虽然意识到了小学化的严重性,但并没有意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同时,幼儿园投入不足,玩具设施少,班级大,师资力量不足是重要原因。
五、国内外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同理解
1,国内家长:“你们幼儿园各方面都不错,除了不教孩子写字和数数,我们家长怕孩子以后跟不上学校。”“邻居家的孩子在别的幼儿园,现在能做50以内的加减,我们家孩子就落在起跑线上了!”“幼儿园除了玩什么都没教。学了一个学期,不认识几个字,不会数数,也不认识拼音。还不如在家玩。”
2.外国家长:《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一个母亲的愤怒与挣扎》(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8日1版),1968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母亲给3岁的女儿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妈妈把蛋糕上的樱桃拿下来的时候,女儿一直用樱桃指着原来的凹陷。这位母亲将女儿的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女儿不知不觉就能把类似的“0”描述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从幼儿园开始教她26个字母后,孩子就失去了这种能力。母亲要求幼儿园对这一后果负责,并赔偿孩子精神残疾。
三个月后,该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审理,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被母亲在答辩时讲的一个故事所感动。她说她去了东部的一个国家,在一个公园里看到了两只天鹅。其中一只的左翼羽毛被剪掉,放在一个更大的池塘里。另一个完好无损,放在一个小一点的池塘里。管理员告诉她,这样可以防止他们逃跑。如果剪掉一根翅膀羽毛,就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飞起来后就会脱落。在小池塘里,虽然翅膀和羽毛没有被剪掉,但由于起飞时没有必要的滑翔距离,只能呆在水里。她非常震惊和难过。如今,她觉得女儿在幼儿园成了天鹅,一只翅膀被剪掉了,一只想象中的翅膀,早早地被扔进了那个只有“ABC”的小池塘。
这一辩护后来成为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并由此制定了美国最初的儿童保护法。现在美国的民权法规定,孩子在学校有两种权利:玩耍的权利和问为什么的权利。有人说科技创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和这个规定是分不开的。
3国家政策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教育部决定自2012年起,每年5月20日至6月20日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主题是“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要求“积极开展区域活动研究,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主旋律。”通知下发以来,各大媒体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尤其是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宣传。《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201117)第十八条指出,“以科学的保教理念引领学前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前教育先进理念,幼儿园要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寓教于乐的基本活动。
6.解决“小学化”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1)幼儿园要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改变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的支持,摆脱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误区。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园教育是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承担幼儿家庭教育的咨询和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家长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全社会走出学前教育的教育误区,让孩子的自然天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规律。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各种沟通渠道,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家长知道一些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当他们完全明白幼儿园的教育做法和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要求幼儿园去搞拔苗助长的小学教育了。比如1997年,某市某大型幼儿园受社会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一度将学生人数减少到50多人,迫使幼儿园考虑开设几个学前班。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该幼儿园广泛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向社会全方位宣传幼儿教育理念。结果仅仅过了三个月,这个幼儿园的学生人数一下子达到了300多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1,让家长看到隐患。
每学年开学前,召开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向家长介绍各阶段孩子的培养目标,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孩子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对孩子终身发展的危害性;“学前教育是初级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就是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要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简单来说,什么阶段学什么知识,就像人的生长发育一样。新生婴儿主要发育大脑,青春期主要生长身体,成年期主要提高心智。这样的顺序,人才能成长为健全的人。
一个典型的研究——爬梯实验说明了这个问题。从第46周开始,多多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了第52周,即使有人扶他,他也不愿意爬楼梯了。但在第54周后,当他再次看到楼梯时,他已经能够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爬到楼梯的尽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双梯攀爬实验。研究表明,任何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都只是事半功倍,适龄的适当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有些一年级学生入学时握笔姿势不正确,拼音字母拼写不规范。“一位小学老师说,学生的习惯形成了,老师很难纠正,所以还不如不在开学前教。现在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捣乱,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走神。主要是因为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这些知识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去学了。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们可能只知道一件事而不知道另一件事,或者他们只是吞下枣。他们所学的都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关于幼儿教育,例如,跑步——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是长跑而不是短跑,只是王力可·夏军的跑步。王的起跑方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她的耐力。人生是一场长跑,起跑并不重要。关键是后期要有很强的开发能力,这样才能跑到最后。这就告诉家长,在幼儿园的时候,只需要学习一些这个阶段应该学习的东西。不要好高骛远,学不属于这个阶段的东西。
2.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为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要避免只关注表演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尤其要避免重知识技能,轻情感、社会性和实践能力的倾向。”
“别人家孩子提前学小学知识,我们家孩子不早上学就跟不上”。一些家长也有同样的担忧。其实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对于刚入学的孩子,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有没有学过,一开始都会耐心教,不让没有提前学过的孩子吃亏,让家长放心。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的范围很广,而不是家长说的那种让孩子盲目接受书本知识的狭隘教育。目前世界上孩子六到七岁上小学是普遍现象,让四五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在幼儿园,主要是让孩子学习感性知识,发展形象思维。小学阶段,是学习理性知识,发展抽象思维。形成理性思维,必须有感性思维作为基础。感性思维越丰富,理性思维越好。但现实是,很多幼儿园给孩子灌输理性知识,甚至没有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这样虽然能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规律,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3.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改变育儿观念。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相遇。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个大学和实验室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没想到,白发书生回答道:“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是的,儿童社会化的启蒙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据幼儿教育专家赵忠信教授介绍,这个阶段幼儿园学的东西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学会说话,学会说话;二是教孩子懂得一些规则、行为准则、举止礼仪。第三是学习一些能力,具体来说就是生活的能力,比如学习打扮自己。第四,花大量时间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父母应该抽时间带孩子去公园让他们感受大自然,或者带他们去街上熟悉社会。五是让他们学会沟通和相处。由于年龄特征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很难接受“小学化”的学习方法,枯燥的书写和计算抑制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儿童只有在游戏中最快乐,只有在愉快的心情中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因此,通过探索基于游戏的学习模式,可以引导教师将游戏与知识很好地融合,既避免了“小学化”的学习模式,又能使孩子扩大知识面。例如,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帮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结合新大纲的精神和孩子发展的特点,班级结合这个年龄段的早期阅读教学内容,打造班级的特色区域,为每个班级配备相应的设备和教材。在每节课的阅读区,书架上摆放着大量书籍,方便孩子随时阅读;活动书籍为孩子的阅读增添乐趣。自制书、补书、讲解图片、拼图、故事绘本阅读、诗歌教学、讲故事、表演等活动。丰富阅读内容。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拓展了知识面,观察力、想象力、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让家长了解这些,定期向家长开放班级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更多。
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亲子游戏是有组织的,老师可以随时将孩子在游戏中的优缺点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分享快乐。家长的关注点逐渐从“能数多少题,能认多少字”的教育观念,转移到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来评价孩子。针对家长的误解,通过发给家长一封信、办园报等方式,积极开展相关宣传,让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的真实内涵,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知道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幼儿大班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他们知道如何“顺应自然,发展个性”。明白孩子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因此,要纠正错误的学前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小学学前教育的误区,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杜绝小学学前教育的社会现象。
(2)做好校长培训工作,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按照大纲、规定、指南实施幼儿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安排一日活动,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问:《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教育指南》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别是什么时候试行并颁布的?
1989发布《幼儿园工作规定(试行)》并实施;1996颁布《幼儿园工作条例》,同时废止《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2001教育部发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遵循和实施素质教育;2012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克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工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软硬件并重,改善办园条件,购置或制作必要的玩具设施和运动器材。从软件上,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明白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其实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其任务是为孩子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基础,而不是成人教育。因此,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以《幼儿园工作规则》、《幼儿工作指南》、《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幼儿园进行小学教育是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学前教育条例禁止的。
2.遵循学前教育规律,体现学前教育特色。
幼儿园教育都是为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首先,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开发儿童智力。孩子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表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不能违背的原则。在幼儿园,一切教育工作都要围绕启蒙教育的要求,根据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周围生活中肤浅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各项活动,体现孩子发展的特点。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学前教育规律决定的。所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给幼儿充分的活动自由,以幼儿的团体活动为主,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幼儿的趣味活动为主。要做好一周的工作计划,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一天活动各方面的有机结合,注意动与静、室内与室外的交替,注意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一日活动的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等特点,体现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儿童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游戏是孩子的伴侣”。其实强调的是孩子贪玩的天性,是孩子在游戏中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幼儿游戏活动的安排上,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要尽量开辟游戏场地,为孩子拓展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角活动。重视全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幼儿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质。
总之,要克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办事,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教育,让幼儿在快乐和谐的幼儿园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