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应该注意什么?
在幼儿园,由于幼儿园老师总是关心孩子在园内全天的活动,所以对孩子的照顾更全面,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性也更强。老师主要以教为主,作业会比较多,所以一开始会让孩子很难适应,然后会有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接触周围的小学生,了解他们的班级、作业、考试等情况。,从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其次,家长要注重孩子自信心和任务意识的培养。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做事。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基础。平时,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鼓励孩子按时完成。如:扫地、整理衣柜、收拾碗筷、购买简单物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孩子的任务感。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幼儿园的生活很宽松。进入小学后,学习方式变成课堂教育。课间休息时,你完全自由。你要整理好书包,喝水,上厕所,做好自己的事。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不能再完全依赖父母和老师,要逐渐学会自己生活,自己生活,自己学习,自己工作。孩子不仅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还要能够独立解决很多原本由幼师解决的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进入小学之前,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前提。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除了自己吃饭穿衣睡觉,还要学会根据天气变化换衣服,管理好自己的财物,有事的时候大胆说话,懂得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等等。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沓。
(3)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进入小学后,学龄前的孩子会在各方面感受到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比如,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在小学,要求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要自理,比如:自己留作业,自己开的时候系鞋带,下雨的时候打伞,自己背书包,按照课程自己整理书包。这些东西小学老师很少问,也不会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学前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4)加强孩子在学习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的准备,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准备,以及读前、写前、初步计算能力的准备。入学前,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记忆、观察能力的培养。阅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学期,除了上课用的书,我们会要求孩子每天在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但要写名字,以免丢失)。这里说的阅读准备主要是指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训练的时候,大人要从让孩子喜欢读书开始,然后一页一页的读,一个内容一个内容的读。还可以让孩子接故事,模仿故事,讲图片。这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5)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放学后每节课有40分钟,需要专心听讲。现在家长需要训练孩子安静专注地做一件事。听力习惯和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大人跟孩子说话,不要重复说。说多了就变成了你听不听的东西。这种啰嗦和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是相当不利的。孩子很难直接区分什么是想听的,什么是不能听的。这样一来,孩子很可能对听没有兴趣,什么都不认真听,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的听讲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的重复自己。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关于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并要求他们照顾和整理他们的书包。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独立完成作业。
(6)加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进入小学,进入新的社交圈,表达自然变得重要。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很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自然会获得充分的自信。如果在学校里不表现自己,老师和同学很难在短时间内认识和喜欢孩子。一个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很可能会被别人忽视,认为他懂得很少。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害怕上学。
所以,在入学前,家长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帮助孩子组织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要面对新的伙伴。为了让孩子平稳过渡,处理好与新伙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儿园就要积极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在幼儿时期,孩子的社交水平不高。他们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帮助,但很少想到帮助别人。当他们有纠纷时,他们往往会求助于老师,缺乏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所以家长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让孩子和不认识的孩子打招呼,和其他孩子玩的时候要谦虚,教孩子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
(7)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学会与孩子分享。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尤为重要。首先,家长要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评价。很多一直在父母保护下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受过什么挫折,总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家长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不管孩子做什么,做得多好,总是用“你很棒,你真的很棒!”像这样的话表示感谢。虽然这些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是空洞的评价也会造成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正确评价。孩子一旦面对更公平的评价,就会发现自我评价和实际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很难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否定。这打击了孩子脆弱的自信心,或者变得更加任性,无法面对现实问题,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更加自负,盲目自大。所以家长的评价要具体,让孩子正确认同自己的优缺点,认同他人的优点。同时,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实现的目标,鼓励他们去实现。
其次,让孩子知道,大人不夸我,不代表我做得不好。每个孩子都希望经常被表扬。但是进入小学以后,老师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经常表扬每个孩子了。这时,孩子也会感到失落和怀疑。让孩子走出这种失落和怀疑很重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暗示:不表扬我不代表我做得不好,我下次会做得更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鼓励:比如你展示自己的画展,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你关注他的每一个进步,并为此感到骄傲,即使不经常表扬他。
第三,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以后比如小学以后,老师会因为某些原因批评你,同学会有摩擦,同学会因为你缺乏自理能力而嘲笑你。这些小挫折都有可能。我该怎么办?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些事,大人小时候也遇到过这些事。这没什么,不要太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同伴会越来越多,所以孩子要学会分享和配合同伴的照片,不可能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