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和体会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和理解条形图(1代表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认识到统计学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让学生体验实验的具体过程,对简单实验的可能结果或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简单的判断,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与同学交流思想。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到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有效途径,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能够体验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并对简单实验的可能结果或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简单的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准备:
黄色球3红色球1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
1,同学们请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一定会摸到红球。在什么情况下我可以摸黄色的球?什么情况下不能碰黄球?
2.在什么情况下,红球和黄球几乎都有可能碰到?
第二,学习新知识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与可能性(板书题目:统计与可能性)。
请看,老师的口袋里有多少个红球?又放了几个黄球?(3个黄球,1个红球)
3.如果一次摸1个球,摸10次,哪种球你可能摸的次数多?
4.分组触摸,记录你触摸的内容。
5.这本书有两种展示方式。一种方法是每次画一个正方形进行记录。另一种是一次画一个正方形进行记录,并绘制成条形图。
6.在小组充分触球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本子上记录触球的结果。
7.统计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分组交流。
8.和全班交流:如果黄球没有红球多,红球多,就更容易碰到;如果黄球多,那么碰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大,也就是说,如果两种球没那么多,碰到球的可能性就大。
第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中“想与做”的1题。
做一个小立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另一面写“3”。将小立方体投掷30次,用画方块的方式在本子上记录“1”、“2”、“3”朝上的次数。你在条形图中发现了什么?
2.做书中“想做”的第二题。
把四支铅笔放在书包里。你怎样才能使它们分别满足以下要求?
(1)一次随机摸一支,50次,摸红色铅笔的次数要比摸蓝色铅笔的次数多。
(2)一次随机摸一支,50次,红铅笔比蓝铅笔摸的次数少。
第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你有什么?
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吗?先和组里的同桌聊聊。
可能性教案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游戏活动、生活体验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体验。有些事件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能够结合已有经验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肯定)、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做出合理判断,并简单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准备:
1,学校工具:1盒彩笔,学习答题卡等。
2.教具:课件、纸盒(3个)、乒乓球(白色和黄色各12)。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刺激,引入主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玩过“剪刀石头布”的猜谜游戏吗?
1.先让学生同桌试一试,然后邀请两个学生在台前玩猜谜游戏。玩之前猜一猜:谁会赢?举手表决你支持谁?
2、猜拳2-4次,出现不同结果。问:你说的对吗?
3.老师总结:在刚才的猜谜游戏中,可能是你赢了,也可能是对方赢了。这是一种可能性。(相机板书题目: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猜谜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接触球类运动,探索新知
老师:(出示盒子1,老师摇一摇)听一听,猜猜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开始摸球游戏。
1,对确定性事件的初步感知。理解“必须”和“不可能”
(1).给我看一个有8个白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猜出你触摸的结果吗?用一句话表达。(学生猜,板书:肯定)
给我看一个有八个黄色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猜出你触摸的结果吗?我们有可能从这个盒子里得到一个白色的球吗?(板书:不可能)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黑板:OK)
2.对不确定事件的最初感知。知道“可能性”
展示有四个黄色球和四个白色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用一句话猜出你感动的结果。(板书:可能)
当一件事的结果不确定时,我们用“可能性”来描述。(板书:不确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球类游戏活动,通过猜、摸、说来感受事件的可能性,并用确定、不可能、可能的词语做出合理判断。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识(教学例二)
老师: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可能”。那么,能否用“确定性”、“可能性”、“不可能性”来准确判断和解释以下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的原因呢?
1.观察教材105页的例2,思考后做出书中的判断。
2.与小组中的学生交流你的想法。
3.汇报总结。
重点提示:图1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每天都在转”是确定的;图5展示了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人们吃饭时用左手拿筷子是可能的。图6说明学生借助调查数据理解“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是确定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实例2,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可能性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是相互联系的。
第四,巩固实践,强化新知识
1.完成练习24,问题1。
(1),指明学生判断事件可能性的方法。
(2)、重点提示:图1王的花臭得像粪便,然后缅甸桂花、兰花之类的花是香的花,所以“花香”是不确定的。图2教师可以播放“月亮的运动”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月亮绕地球转”这一事件的必然性。
2.完成练习24的问题2。(根据需要涂一层)
(1),要求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后再画。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老师总结。重要提示:图1中的五个小方块都可以涂成红色;图2中的五个圆圈只要不涂成蓝色,其他颜色和五彩缤纷的颜色都可以;图3中的五个视锥至少有1或更多的黄色。
3.完成练习24的问题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下列句子中使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绘画、思考、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巩固和加强可能性的知识。
动词 (verb的缩写)课程总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姓名、教师总结)
黑板设计:
可能性教案3教学目的:
1.体验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学会通过绘制“正字法”来记录、整理资料。
2、能用规律强化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发现规律
教具:8个布口袋。有48个红色球和48个绿色球。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必须”和“不可能”
老师:老师这里有个口袋。放五个红色的球在里面。如果我让同学摸一下,你能找到什么颜色的球?你确定吗?为什么?有可能摸到黄色的球吗?为什么?
老师:那我就在口袋里放一个黄色的球。现在,如果你在口袋里摸一个球,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总结:是的,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一定要摸红球还是黄球。我只能说我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有“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第二,学习的可能性
老师:这个口袋里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你能猜出是红色球更容易碰到还是黄色球更容易碰到吗?为什么?
那五个黄球和1红球呢?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黄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老师:哦。但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测。我们得想办法严格验证。怎么会?
老师:是啊,摸几次才能找到图案!同学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你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还想做摸球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有科学家的意识!
老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猜想吧!但是在实验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我让1-4组做了五个红球和1环游世界的实验。5-8组做了5个黄球和1个红球的实验。我们六人一组。课前选出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记录和监督。其他人都摸了10次。总共***40次。
老师:为了使实验更科学,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老师:记录的方法有哪些?如果没有正字法,老师这里介绍一种新方法:正字法。
老师:那谁给你介绍正字法?如果有其他方法,用正字法比较(可以按总数比较)
老师:你认为正字法的优点是什么?
老师:我们规定用同样的正字法记录实验。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像科学家研究科学一样,认真对待,实事求是。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一组实验最认真,活动最规范。清楚了吗?小科学家们,开始实验吧!
第三,报告
老师:刚才,同学们都猜有可能摸到红球。实验结果如何?让每组报告数据,其他同学注意听和思考。
板书:5个红球1个黄球5个黄球1个红球
老师:看这两组数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分组交流。
老师:为什么1-4组碰的红球多,而5-8组碰的黄球多?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和我们最初的猜测一样吗?刚才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开心吗?夸夸自己!
第四,实验
老师:如果你在这个包里放三个红球和三个黄球,猜猜这个包里带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为什么?
老师:如果我们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大家都知道,那就来验证一下吧!还是和以前一样。每个人都要认真负责!好了,我们开始吧!让老师看看哪个学生长得像小科学家。
动词 (verb的缩写)报告
老师:好吧。我们来看看实验结果。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黑板:3个红色球和3个黄色球
老师:看看这组数据,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红球和黄球的数量相等,摸摸红球。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老师:这和我们的猜测一样吗?
第六,巩固
老师:想让1号口袋里的红球和黄球碰到的可能性相等,该怎么做?
老师:那为什么占星术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是的,如果球数相等,可能性相等。
七。摘要
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学习了统计和可能性。你学到了什么?知道什么?
听完了“可能性”、“认识一个更大的数”、“观察物体”这三节课,特别是最后一节课“观察物体”,我有话想对大家说。刚才这一课勾起了我的回忆,因为两年前,我也上过这样一课:观察物体。我的班级没有被设计得像刚才的这个班级那么充实和丰富。当时学生四人一组围坐在桌子周围,中间放一些物体供学生画画,上课的人很多。课后,听课的老师对这门课反应很大,或者说冲突很大。其中一个说了两个字:这个班是数学班还是美术班?你的班级一团糟。是什么样的?
对比当时的情况和今天的课堂,感触颇深。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过去我们常常把数学描述为计算加证明,好像公式、计算、定律就是数学。其实数学是很丰富的,比如“观察物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例子,但也有人认为不是数学。我们的新教材里有很多课程,比如观察物体,设计图形,这些都是和艺术密切相关的,但是这些课程教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世界,这和单纯的艺术要求,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有如此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让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完整。数学可以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知识,不像过去只有单一的计算和证明。《标准》删减了很多原有的数学知识,增加了很多拓宽学生视野的内容,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数学,尤其是现代数学。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观察物体”课,学生们离开了座位,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在传统的教室里,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坐在座位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可以背着手四处巡视,但不允许学生动。一些学校甚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手放在背后。这应该引发我们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学生什么?有哪些我们应该淡化的非本质的东西?标准颁布后,随着讨论和交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变化,尤其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变化。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个快乐的环境。这也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今天的三节课,由于三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们有所感悟。这些课程都是研究课程,不是评估课程。既然是研究类,有片段,有话题,有积极的地方,有不足的地方,都是好的。只要我们对此有所感悟,就说明我们老师的工作很有价值,很有创造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发展不应该按照我们当时的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例子,学生模仿练习,这是过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然而在信息时代,继续这种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了。因此,标准非常强调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观念。换句话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更加主动,更有创造性,更有探索性,更有合作和交流的意识。过去,我们把学生获得的知识量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社会化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
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同的教育理念带来不同的应对方式。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老师?新大纲非常明确:教师是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等。,而且有很多取向。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三节课都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正是因为这种改变,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这说明他们喜欢数学课。首先你喜欢上课,然后你才能喜欢学数学。这三节课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我们反复强调的现实。这个现实不是我们成年人眼中的现实,而是学生眼中的现实。这个现实和我们成年人一样,也是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比如童话,游戏等等。在“可能性”课上,学生们玩了许多游戏。在“观察物体”中,要求学生用手势指出他们看到茶壶的方向。这些游戏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会觉得学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有时候就像玩一样。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不要总是讲课堂教学,应该把课堂教学规范成一个词,叫课堂生活。如果从课堂生活的角度来看待课堂教学,我们传递给学生的东西会更贴近他们的现实心理。
这三节课,老师都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间。传统教学中,一万以内的数理解完了,老师会觉得没什么可讲的,学生跟着老师读就行了。从“认识更大的数”这一课可以看出,郭老师在设计上动了不少脑筋,让学生阅读和评分;在感受大数的时候,她也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比如,你想想,你是怎么读的?我怎样才能读得更快?“可能性”和“观察对象”这两类在这方面也很好:你想想,他是站在哪里看的?再想想,如果要求一个黄球,应该怎么设计?在低年级给学生这么多主动探索的空间,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