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教材。

地球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是距离太阳第三远的行星。它的形状略扁,像一个球。自转一天一夜,绕太阳一周一年。被大气层包围,表面是陆地和海洋,人类,动物和植物生活在其中。有一颗卫星——月球。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6月65438+10月65438+4月11版)报道,全球生态环境一片红色,如下图所示:

23%的耕地严重退化。

50%的河流已经减少或受到严重污染。

25%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濒临灭绝。

1/4人类疾病与环境恶化有关。

1/3土地面临沙漠化。

80个国家严重缺水。

6543.8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

1999《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指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8%,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增加654.38+0万平方公里。

——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

——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了其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乱砍滥伐、陡坡种植、围湖造田,加剧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草原退化、消化、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中国有草地654.38+0.35亿公顷,约占草地面积的654.38+0/3,并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

——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在中国,15% ~ 20%的动植物物种受到威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 ~ 15%。

句子分析

第一,对句子的理解

1,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是如此的美丽,壮观,可亲。

这是作者对大地的赞美,突出了大地的可爱和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大地的热爱。将地球比喻为句子中的“母亲”和“摇篮”,表明地球是人类和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述了地球与人类和万物的密切关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通俗易懂,表达生动,读起来很有感染力。

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小”的意思是微不足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就像大海中的一只小船一样渺小。因此,人类活动的范围非常有限。这说明地球对人类来说是多么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再生,贡献给人类。

“原始”即“原始的、先前的”,准确地指出了可再生资源已被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的原始可再生性,突出了当下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结合以上对“矿产资源”的描述,再次印证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及其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一个警示和提醒。

科学家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范围内,没有第二颗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公里”直观的说明范围太大,人类无法到达。“至少”一词强调目前的研究成果仍局限于此范围,“40万亿公里”以外的情况无法确定,体现了解释的严谨性。同时,“至少”的意思是“至少”,进一步说明了距离,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没有第二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5.“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兼顾了以上,简洁生动地概括了地球的特点,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地球之所以“可爱”,是因为它无私地哺育了人类,孕育了万物。“碎”字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等易碎物品,可以理解为各种原因对地球造成的破坏,比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危机。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使句子生动,也引起了人类的警惕,凸显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第二,对单词的理解

晶莹剔透:明亮透明。在本文中,地球的外观是明亮透明的。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自然来源。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化合物和少数天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体(如铁矿石),也有一部分是液体(如天然汞)或气体(如氦气)。

礼物:原指皇帝给予的赏赐,现在泛指出于怜悯的施舍。

滥用:不加选择地或过度地使用。这一条指的是滥用或过度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武力强迫或恐吓人们屈服。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