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绘画策略”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的研究热点,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中,将问题解决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指出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积极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图策略是众多解题策略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它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从图形中理解问题的含义并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作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实现作图的功能和价值。鼓励学生使用各种绘图形式解决问题,体验绘图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理解作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画”策略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方面的一些作用。

一、创设体验情境,体验绘画策略的价值。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很多数学问题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纯文字的语言表达简单枯燥,以至于往往无法理解题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画一幅画,借助线图或实物图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让孩子理解和明白问题的含义,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绘画的需要,在自己的绘画活动中体验方法、感知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设置一些情境或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心理障碍,产生寻求策略的需要,感受到绘画策略的好处,认识到学习绘画策略的必要性,形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想到运用绘画策略来服务于学习的需要。

第二,交流绘画方法,感受绘画策略的多样性。

画图策略是一种基本的解题策略,通过图片展示问题所呈现的信息,通过直观的符号化信息展示寻找问题的答案。制图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大家熟悉的线条画、平面图、立体图、装配图、统计图,还有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式给出的图形表示,如实物图、示意图等。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帮助他们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巧妙运用作图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古代数学中的著名问题——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是很多同学学起来很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是用这个策略就可以轻松解决。比如鸡和兔子住在同一个笼子里,8个头26条腿。每只鸡和兔子有多少只?画图时,先引导学生把八个头都画成两条腿或四条腿,发现腿少了或多了都是兔子或鸡。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后,可以通过增减腿来数鸡或兔子的数量。

利用学生喜欢画画、擅长画画的特点,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原生态的图形生动有趣,再现了数字之间的关系,让数学和图形结合起来,通过作图来促进思维,最终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更好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让他们在尝试中体验到用图解题的快乐,体会到用图解题带来的成功感。

第三,提供探索空间,提高运用绘画策略的能力。

任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需要经历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策略的形成过程才能成为策略在学生头脑中的过程,学生的体验才是深刻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灵活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4.实现数形转换,理解作图策略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有时可以使量与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加直观,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把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问题,从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画图,将数字和形状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形状直观地反映数字的内在联系,拓宽思路,简化复杂问题,顺利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极端思想,让学生看到自己头脑中的数,看到自己头脑中的图形,思维得以拓展。

“画”的策略贯穿于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加利用,多加指导,及时渗透,使学生掌握“画策略”的数学技能,逐步具备运用有效策略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