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分类教学中渗透集合思想

第一,在数字的识别上,集合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集合思维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灵魂。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认识数字。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字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字或物体的数量与数字一一对应起来,让一年级的学生不仅认识数字,而且理解数字的含义。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图形或物体组合成一个集合,它们的个数也可以组合成一个集合。在一年级教学中,虽然没有集合的概念,但很多问题都与集合密切相关。方块图、圆形图、椭圆形图都是用直观的手段,通过使用各种生动活泼的集合图片来渗透集合的思想。引导学生找出圆内物体的相同性质来解题。每一次练习和作业都离不开它。

数字的比较也是通过放置两个图形或物体,填入方框内,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谁多谁少,以及如何填充符号“>”

学完20,在20的数轴上,找出大于10小于10的数,将这些数分成三组。一个是由11,12,13,14,15,16,17,18,19组成。

我们教师首先要感知到这些内容中有定势的思想,做一个教育中有爱心的人,让定势的思想逐渐在小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设定的观念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思维。

第二,在计算教学中,集合论被广泛应用。

教加法3+2时,先数三个物体,再数两个物体。3+2就是把三个对象和两个对象结合起来。老师指导的时候,左手三指,右手两指。3+2的意思是三加二。老师把两只手放在一起,一起数。一* * *是五个手指,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实际意义。是集合的并集。再比如教3+2+4。

教减法5-3时,先数五个对象,再从五个对象中数出三个对象。5-3是指从五个物体中取出三个物体,老师用左手数五个手指,然后用右手在左手中减去,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减法的意思是比原来减少,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3,这就是集合中的差集。

在教加减和加减的组合时,其实就是集合中并集和差集的反复交替应用,重点是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