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校史简介
在双溪书院,有:雍正毛毅(1735)——岁桩功天能(社坛)、嘉庆心有(1801)——举人叶澜(穆青伊人)、道光元年(1821)。最后一个山头领导人是光绪吴佳举人吴皇叔(1894)(县北门知情者)。
清光绪三十年(1904),双溪书院改校。书院原院长吴皇叔(炯堂,北门知事,光绪吴佳举人)任院长。三十三年(1907)。吴离任后,仍主持设计,并重建了学院后的新教室。只是之后军阀混战,地方不太平,校长老师更换频繁,学校断断续续,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毕业生。
1912年,县令马志祥(诏安人)重新设立“县学”,任命同乡林(,福建师范毕业)为校长。此后,林连任八届,学校相对稳定。1965438+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始于2009年夏天。新加坡东南亚教育研究中心主席王秀南教授是第一届毕业生。
1921,洪,前清朝陪审员,为校长。房东先生苏万玲等人到上海集资4200余元,用于扩建教室和宿舍。
1922,洪之子洪绍勋,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同安县劝导所所长、集美小学校长。当时全校有4年级(初中),180人,1年级25人,3年级12人,6个班,217人。除了县图书馆拨付的资金外,还拥有原双溪书院产业,包括通榆阁、西门、读书巷等房产***14。
1924,校名改为县双溪小学。1930建了一个三室的红砖教室,还建了一个淋雨操场。有12个班,学生近500人。1931第三任校长吴欢,中国科学院著名教授、院士,厦大副校长蔡曾在该校任教。
1935年初,同安县开始实行中心小学学区制。学校为“同安县第一中心小学”,校长为陈汉成。次年9月,Xi墨池小学与原校址合并为分校。全校13个班,学生492人,教师16人。县图书馆每年拨款8160元。1937年2月,墨池小学独立成立。
1940更名为程响中心学校,1942 Xi墨池小学再次合并,1944再次分立。总校名称改为大同东北中央民族学校。1947更名为大同市第一中心小学。从此到1949,* * *生产党的地下组织一度在学校开展革命活动。教师杨一班出生于* * *党员,而校长叶玉书、教师叶文行和叶文邦也在领导下参加了革命活动。
9月1949同安县解放。9月底,11老师到学校清理环境,找学生排练节目。1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节目走上街头。6月复课5438+10月,8个班,252名学生返校。
1950年初,更名为双溪完全小学,叶玉书仍任校长。1950年秋,叶毓淑因晋江小学教育特殊,被江任命为校长。
1951年秋,改为双溪中心小学,校长高江山。
1952年秋,高江山入大学深造,教育局长郭朝清代理校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两侧新建了四个平顶教室。
1953杨无辜被任命为校长。县里成立了小学教研室,也在学校工作。因为学生增加,四年级两个班搬到米师楼上课。
1954年秋,学校成为“通县实验小学”。教学范围包括城关镇(西溪街道除外)和岳口、吴佳、丁溪头的高年级学生。全校有***21个班级,学生近千人,教职工近50人。
在1956中,叶被调任为校长。1956年9月,校园遭洪水袭击,围墙倒塌。灾害发生后,中央水利部部长傅和省水利厅厅长看望了学校,并拨款3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两个新教室,共8个石木结构教室。1957年,县里拨款18000元,修建了6间砖木结构教室,米石楼分校被撤销。
1958,吴光山任校长。学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吴佳村和袁超村* * *划出六亩多水田作为“农业基地”。学校里还有畜牧场和木工场。同年,学校搞“大钢训”。学校从高年级挑选了72名大龄学生组成“红领巾远征队”,由5名老师带领,到汀溪杉山烧炭。45天后,它燃烧了1000多公斤的碳。(1962,水田归还还原村,畜牧场解散。)
9月,1960,厦门师范学院迁至同安。学校改为“厦门师范学校”,隶属厦门师范学校领导。实验小学由东山小学接管。我们学校已经发展到28个班级和60名教职员工。1962,洪珊玲接任校长。
1963年,厦门师范学院规模缩小,附属小学也从每年取一个班到北门外(今中西角)新建的简易教室作为分校。1964年6月,分校为厦门师范附属小学,总校更名为城关中心小学,校长为陈顺超。
1969年3月,教师“清理班级队伍”结束,相当一部分骨干教师被抽调到山区小学任教。剩下的老师和学校产品也分配到各个街道,分散办学。校址有:原厦大北门外的教学楼、苏祠堂、南门的原县委党校、溪边的原财贸干部学校等。双溪书院原址仅留东溪街学生,校名改为东红小学。一学期后,因北门外、南门内校舍不适应,学生被并入东红小学。
1971年65438+2月26日,同安食品厂经“左派”部队同意,占领校舍,小学迁至原一中夫子庙侧校舍,校名“向阳小学”。到1973,学校发展到21个班,学生数千人,教职工100多人。江彦扎、叶、、林等人先后主持学校工作。叶死于1973,当时领导班子不团结,老师分成两派。1975县派出工作组到学校整改。
1976年2月,原领导小组成员调动,县里委派工作组成员叶留校主持工作。此后,双不断加强领导,充实师资队伍,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恢复了生机。
实验小学2月复课,1979。县政府任命叶金强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此时的办学规模已达29个教学班,学生1500人,教职工75人。当年县里拨款101400元修建教师宿舍楼,总建筑面积1259.67平方米。1986年又投资410,000元建设了4栋2421平方米的教学楼,32间教室,8间年级办公室。同年4月,被定为省重点小学。
1981年10月庄接任校长,充实了领导班子,学校规模已扩大到29个班,在校生1500余人,教职工75人。1988少先队员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1988 65438+2月叶退休。1989年9月,该县任命庄为党支部书记。
1990年9月,陆秋宝接任校长,学校继续发展。1990年5月,改建了新的综合楼,面积1523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副省长刘金梅、国家教委财务规划司司长、省教委领导先后来校视察。1992 11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4于2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授予省级文明学校称号,1996于3月被省教委确认为首批省级示范小学。
1997年8月,陈成为校长。1999年8月,同安实验小学更名为同安第一实验小学,陈继任校长。学校扩大到32个或33个班,学生1760余人,在职教师90人。60%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特级教师2名,省市学科带头人2名,初中生2名,小学高级教师35名。学校各类专用教室设备齐全,教学仪器达到一流标准。闭路电视网络已经建立,每个学生平均拥有22本书。学校一直以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人为目标,五育并举。基本形成了“以美辅德、以美育智、以美健身、以美创美”的办学特色。先后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尝试教学》、《指导——自主学习》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是国家“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电化教学”、“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基地,也是省市区课程改革实验点。
2002年8月,住在原教师宿舍的华侨陈美玲捐资修建了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华福大楼。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蓬勃发展,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