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课件《钓铁牛》[三件]

#课件#引言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期望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的分析、教学活动的结构和界面设计等。,它能激发兴趣,给语文学习以动力。我给你准备了以下课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钓铁牛”课件一

设计理念:

以阅读为主,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实践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带着感情阅读全文,了解怀冰和尚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教育学生热爱和运用科学。

2.练习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明白了怀兵和尚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惊扰铁牛的。

2.练习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演示所需材料:玻璃罐、装满石头的圆瓶、木尺、棉线、铁块。

2.覆盖幻灯片。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话题,质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抓铁牛》。一起看题目。你看了这个项目。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抓铁牛?铁牛钓鱼有什么难度?怎么抓铁牛?你抓到铁牛了吗?)

第二,通读文本,整体感知,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

1.学生可以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

2.请一位同学朗读每一段。在朗读中,老师的镜头引导“松、铁、上、绳、张力”的正确发音。强调“扎、潜、沉、铲”是鼻音,“潜”发音是去音。“宋、商、绳、张力”是鼻音。和尚的《上》读起来软绵绵的。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1)从题目来看应该重点关注什么?

(2)默读,找出钓铁牛的过程。(案文第3至6段)

(3)课文可以分成多少部分?(三部分)

(4)如果把钓铁牛的过程分为“准备”和“钓铁牛”两部分,那么正文可以分为多少部分?(四个部分)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这四个部分进一步学习课文。

第三,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你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抓铁牛?(因为浮桥上拴着八头铁牛,当河水冲垮浮桥时,铁牛被冲走,沉入淤泥中。要造浮桥,就要拿起铁牛。)

2.比较句:河水冲断浮桥,铁牛被冲走沉入淤泥。

河水冲垮浮桥,铁牛全部被冲走,沉入淤泥。

“叶”和“杜”有什么区别?

只用一句话说“是”或者“全部”,就能明白意思。但是就连接文字和故事而言,这两个词的作用是不同的。“叶”和上面的回声一样。如果用“杜”代替“叶”,这句话恰恰说明铁牛被冲走了。

3.铁牛有多重?据记载,最轻的黄河大铁牛为26.1吨,最重的为45.438+0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捕鱼工具吗?(没有)有没有科学简单的打捞方法?可见打捞这八头大铁牛的不易!

4.指导阅读句子:“人们谈论它。”理解“有很多讨论”

5.引导阅读句子:“让我试试。铁牛被水冲走了,我让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结合上下文谈论他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们在议论的时候,怀兵站起来说话了。你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他当时有了计划,就自告奋勇去打捞铁牛。

-他是个开明的人。他明明有计划,却还是说“试试看”。

让我试试。铁牛被水冲走了,我让水把它们送回去。

让我试试。铁牛被水冲走了。我会让水把它们送回来。

「还」和「要」有什么区别?

“还”常用来形容同一种情况,具有表示现象延续的功能。这句话前后,怀兵讲的是水。铁牛被水冲走,铁牛被水送回来。用“还”很自然。如果用“想要”,就不一定有这个继续的意思。

7.再读一遍第一部分。学生评价。

四、学习第二部分:钓铁牛的准备。

1.同学们通过自学了解了为什么人要抓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抓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冰和尚为抓铁牛做了哪些准备。请自由阅读第三段,画出表示钓铁牛顺序的单词。(首先...然后...然后...又...)

2.学生可以自由朗读,圈出重点。

3.师生交流,总结要点:(1)找出铁牛的下沉位置;(2)准备两艘装满泥沙的大船;(3)两船捆绑紧密,跨骑;(4)铁牛与木架两端用绳子连接。

4.用叠加投影再现准备工作,然后让学生按顺序简单复述准备工作。(先使用“第一...然后...然后...又...)师生评价。

5.看完这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怀兵和尚为钓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

总结:仔细阅读,理解内容,然后用更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这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阅读方法。

第五,学习第三部分。

请自学这部分,要求认真阅读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兵和尚用了什么力气捡起铁牛?

2.想一想带点的单词之间的关系,能不能用什么相关的单词连接起来?

3.学生可以自由学习和讨论。老师巡逻。

4.师生之间的交流。

(1)怀兵和尚用了什么力量抓住铁牛?(水的浮力)读重点句子:“船靠水的浮力一点一点把铁牛从泥里拉上来。”

再看“水的浮力”的演示:一个玻璃缸里装了一大半水,缸里装了一个装满石头的圆瓶,缸口上放了一把木尺,木尺两端绑上棉线,线上吊着一个铁块,沉入缸底。老师会把圆瓶子里的石头一颗一颗拿出来,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为什么缸底的铁块会向上?通过观察和交流,得出利用水的浮力。

(2)交际:用词之间有点关系。

学生读这篇文章。

②拿一些话来说:“泥沙减少...船体向上浮动...绳子越来越紧了...而铁牛是往上拉的”。这些词可以联系起来:因为...因此....(因为泥沙减少,船体上浮;因为船体在上浮,绳子越来越紧;因为绳子越拉越紧,铁牛被拉了上来。)

3.指导第四段的阅读,强调带点的词表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词要读清楚。“慢慢”和“越来越紧”这两个字也要念出来。学生读后感。

4.读第五段。

(3)学生阅读。

(4)引出问题:铁牛为什么没有被放到船上拉回来?铁牛太重,拉不上船;即使被拉上船,也因为太重而划不到岸边:怀兵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拉回水中,这样可以节省体力。)

(5)多聪明的和尚啊!读第四和第五段。

5.读第六段。

(1)学生阅读。

(2)谁能根据这个自然段和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怀兵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头沉重的铁牛从泥里拖了回来。)

总结: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所以要总结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课文的第四部分。

1.学生阅读最后一段。

2.师生交流:这段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复习全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说什么?(可分为四部分:(1)铁牛陷进泥里,怀兵和尚说他有办法弄到。(2)怀兵和尚为钓铁牛做准备。(3)怀兵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头铁牛。④和尚怀兵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

2.联系各部分,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口语,全班交流。绑在浮桥上的铁牛陷进泥里,和尚怀兵利用水的浮力捞起八头铁牛。他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八、拓展课外活动。

1.怀兵和尚是个优秀的工程师,他打捞铁牛的方法确实不错。但是,他需要2船泥沙才能钓到1头铁牛,16船泥沙才能钓到8头铁牛。从现代环保的角度来看,有什么问题吗?往黄河里铲泥沙会堵塞航道,污染河水。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出来,还注意环保?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事实上,只需要四艘船就能解决问题。先把两艘满载泥沙的大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搭起架子把铁牛绑好,然后让另外两艘空船分别靠在前面两侧,让水手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把铁牛拖到岸边。然后,用两条载满泥沙的船绑上第二头铁牛。前两条船把铁牛带回来后,分别靠在两条船上,把泥沙铲到两条船上。这样来回七趟就能把八头铁牛全部打捞上来,不用往黄河里铲泥沙。)

3.现在有没有其他方法打捞水下物体?结合学生查阅过的资料,交流自己的知识。或者老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现代有哪些钓鱼方法。(浮标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解体打捞)

九、板书

老铁牛

怀兵聪明,惊艳,谦虚。

潜水找牛

准备工作,将沙子装上船

系上一条船,搭起一个脚手架

套牛并驾的科学成果

铲沙子下船。人民的智慧

打捞工作将牛拖上岸

把牛拖上岸

X.布置作业

你还有其他抓铁牛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同学讨论合作。)

四年级语文“钓铁牛”课件下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怀冰和尚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受到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教育。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关键段落是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如果你现在想打捞这八头铁牛,你能做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讲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全世界人民所称道。我们已经知道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也了解了当时杰出的工程师怀冰的事迹。今天继续学习第10课《钓铁牛》,看看怀兵是怎么钓上铁牛的。

第二,第一遍读课文,整体感受。

1.自己读课文。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出它的名字。

2.摘要: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怀冰和尚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打捞被困在河底淤泥中的铁牛。先说铁牛钓鱼的原因;先说准备工作;最后说说怎么抓铁牛。

第三,引导学习,解疑释惑。

(1)学习段落1和2。

1,点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抓铁牛?

黑板上写着:水冲向牛

2、轻推:这八头铁牛好捡吗?我能在哪里看见它?说出它的名字。

根据该文件,每头铁牛重4万至5万斤。带着感情读完。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在谈论它。”你说的“很多评论”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他们在谈论什么。

4.当人们正在谈论它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个句子吗?用“-”号划掉。

5.从这句话你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一种抓铁牛的方法,这种方法和水有关系。)

黑板上写着:叫水送牛

6.指导阅读:大家纷纷议论,却又无可奈何。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而怀兵看到的是用水的巨大威力。这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反映了他卓越的智慧。一起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自信的语气读。

(2)学习第三段。

过渡:每头铁牛重一万斤。要把八头铁牛都抓到并不容易。怀兵为此做了四个准备。

1,请默读第二段,找出哪四项准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第一步,第二步,等等。或者先,后,等等。)

2.看看文字是怎么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四个准备顺序的字用\ \ "△ \ \ "标记出来(检查实现,并命名。)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

第一个准备是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下,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概括准备工作。)

板书:潜水摸牛

另外三个准备是什么?你能用四个字概括吗?(先让学生分四组一起学习,然后全班交流。)

黑板上写着:这艘船装满了沙子

一起乘船游览。

用粗绳子拴一头牛

3.怀兵做了四个准备。他为什么这么做?

4.男生女生依次读第三段,你一句,我一句。

5.总结:回顾四大准备,感觉四大准备做得认真细致,准备得非常出色。

(3)学习第4-6段。

1,自由阅读第4~6段,思考:怀冰和尚是怎么捡到第一只铁牛的?

2.让学生先开口,看看这个过程是怎么在文中写清楚的。听的时候,其他同学用\ \ "...\ \ "以标示铲沙过程中泥沙、船身、绳索、铁牛变化的字样。

3.课件演示了打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怀兵利用水的浮力将铁牛拉出淤泥。

4.大声朗读这段文字,思考:这段文字主要说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

板书:铲沙拉牛

5.思考讨论:为什么和尚不急着把铁牛弄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划,把铁甲年拖回岸边,然后让大家把牛拖上岸。说出它的名字。

6.想想这个自然段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括起来。

板书:划船拖牛。

7.怀兵用了几次水的浮力?他能捞出铁牛。他写了什么词?

过渡:和尚刚捡了一头铁牛。七头铁牛呢?你在哪里写的?为什么不具体写?(详细和简略)

7.一起读第六段。

第四,延伸和改进,鼓励创新

1,怀兵当时是个优秀的工程师。他回收铁的方法非常好。但他需要铲两船泥沙才能抓到一头铁牛,他要铲16船泥沙才能抓到八头铁牛。你认为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广泛讨论,各抒己见,老师总结:①污染河流;②可能造成水路堵塞;③废沉淀物;④不方便,速度不快)

2.所以,当时你有没有想到一个改进的方法,既能抓到铁牛,又环保方便?

(再次分组讨论,各抒己见:①准备四艘大船,两人一组建造。(2)泥沙装袋,装在两艘合并的船上。水手只需要把装满泥沙的袋子搬到另外两艘船上。(4)把铁牛拖回岸边。⑤小船转来转去,很快就能捞回八头大铁牛。)

3.如果你现在想打捞这八头铁牛,你能做什么?

(结合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交流报告。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法,如浮标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解体打捞等。)

第五,总结,谈话,鼓励持续思考和创新。

1,“铁牛被水冲走了,我求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句话有新的理解吗?

拨号: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兵和尚从这片地里看到了水给人带来的危害。

“我也让水送他们回去了”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冰和尚看到了水积极的一面。他用了几次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了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了水有益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科学的态度。)

2.你觉得水更厉害还是人更厉害?这是什么意思?水是强大的,人是有智慧的,所以可以利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更强大。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如何看待怀冰和尚?你会如何评价他?你从他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四年级语文“钓铁牛”课件第三部分

教科书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宋代僧人怀冰利用水的浮力打捞八头被困在河底淤泥中的铁牛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正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清晰的叙事层次和简洁有序的行文是这篇文本语言表达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合训练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熟悉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如何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然后一起思考每一部分的内容,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的难点是钓铁牛所用的水的浮力知识。我们可以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船为什么能“一点一点地把铁牛从泥里拉上来”以及前面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理解在捕鱼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编写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短语和词组,进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他们热爱和学习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新单词,写8个单词;能以“优秀”和“滔滔不绝”造句。

2.朗读课文,了解怀兵和尚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感受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激励学生热爱和学习科学。

3.练习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可以了解一点水的浮力,也可以做一个关于水的浮力的实验。

(二)教学过程

1.识字和写作

注意需要识别的单词中“Yu”的发音,读“Y”而不是“Y thin r?是什么样的运气?注意“钱”的发音,读“齐?“秦”而不是“秦”。注意“铁”的写法。“和尚”的“上”字要轻声读。

2.阅读教学

课文第三至第六段是教学重点,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是教学难点。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三段,思考怀冰和上雕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总结要点。先找出关键词,再组织语言表达。准备工作要点是:(1)查明铁牛沉没位置;(2)准备两艘大船,装满泥沙;(3)两船捆绑紧密,跨骑;(4)铁牛与木架两端用绳子连接。总结要点后再读一遍课文。至于怀冰和尚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为了减少理解上的困难,可以等学完第四段再回来思考。

在第四段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想一想这篇课文涉及到哪些东西,找出来(泥沙、船壳、绳子、铁牛),然后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体会这些东西之间的联系,看看能不能把它们和什么相关的词联系起来...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讨论,会发现“泥沙减少→船体上浮→绳索收紧→铁牛被拉起”的因果关系(因为由于船体上浮,绳索越拉越紧;因为绳子越拉越紧,铁牛一点一点被拉起来。从铁牛捕鱼过程的具体叙述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怀冰和尚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学生理解了打捞过程中如何利用水的浮力,再回去探究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第三段),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要找出铁牛沉没的地方?为了更好的确定打捞方法。为什么船上满是泥沙?以便铲去泥沙后船体能上浮。为什么两艘船绑在一起跨着?为了让船稳定,增加浮力。为什么要用两条船?认为铁牛体积庞大,需要很大的力量。铁牛为什么要用绳子连在木架上?为了在船漂浮的时候把铁牛从泥里拉出来。多问几个问题,就能提前体会到怀冰和尚的缜密思考和安排,从这些准备中感受到他的聪明和智慧。

3.阅读说明

重点放在第3段和第4段。第三段的阅读要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准备?自己看完,想想怎么突出这些准备。通过自读和互读,学生还可以意识到一些表示准备工作的动词要重读。比如“潜、找、备、填、划、扎、取、扎”。

在第四段的阅读中,你可以抓住关键词,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试读中体会如何阅读这种联系。

4.活动提示

(1)“用点字读、写、说”。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积累单词,练习用词。在教学中,要注意“潜水”的读音和写法。练习写作时,首先要找出文中有一些单词的句子,阅读并理解句子中单词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再练习写作。

参考示例:

优秀:他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有很多讨论:每个人都有很多关于他的实践的讨论。

(2)“讨论与交流”。本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来理解段落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理解对课文进行分段的方法,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暗示。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为什么文中只具体写抓到第一只铁牛?

2.为什么文中最后说明怀兵是当时杰出的工程师?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要知道叙述要详细,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避免琐碎。对于第二个问题,要看全文来思考。

从和尚精心策划,有条不紊的指挥钓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和尚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能力,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必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名字和身份的关注,所以文中最后说明怀冰是“当时杰出的工程师”,实至名归。可见这种安排是作者的别出心裁。

相关资料

1.怀冰和尚

北宋杰出的工程师。他出生在河北省正定县。据史书记载,怀兵和尚聪明、心思缜密,他解决了许多当时无人能解决的工程难题。真的是十三级宝塔。中间的柱子断了,宝塔向西北方向倾斜。怀兵和尚又做了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掉,把宝塔拉直了。赵州的石桥即将倒塌,和尚怀兵说在桥下的石头里浇上铁可以帮助挺直身体。村民们踊跃捐款。怀兵和尚在石头上挖了一个洞,把铁水倒进去,就把石桥扶正了。

2.黄河铁牛铸造于唐代开元年间,用作浮桥的锚。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逐渐被泥沙掩埋。1989年,从黄河古道挖出四头大铁牛。最轻的26吨,最重的45吨。四头铁牛个个体态丰腴壮实,肌肉突起,圆睁怒目,威风凛凛,长相相似却又各有不同。1991 65438+2月8日,黄河大铁牛复制品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1992 165438+10月2 6日,这些复制品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罗马的世博大厦展出。

3.河中古宅之名,因地处黄河中游而得名,辖稷山、运城、芮城等县。府治在今山西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