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日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一个牧民的日子》,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和对美丽草原的热爱。

2.根据想象和联想,命名《一个牧民的日子》的音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

2.根据想象和联想,说出《一个牧民的日子》的音乐名称。

教科书分析

这首乐曲由五段组成。音乐利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牧民一天的工作生活场景。第一段的引言描绘了草原的清晨景色,音乐清新优美。第二段是全曲主题的首次呈现,表现了牧民们快乐放牧的场景。第三段表现了马奔腾在草原上的情景,音乐快速而欢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第四段表现牧民欢快的歌舞,音乐主题再现第五段是结尾,表现太阳落山,炊烟袅袅,牧民结束一天的工作,踏上回家的路,直到逐渐消失在夜色中,音乐节奏主题逐渐放松,强度逐渐减弱。

教学过程(供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1.享受美丽的草原。

2.同学们说说看后的感受。

第二,音乐欣赏

1.第一次听《一个牧民的日子》的音频,问: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

2.这是一首多段音乐,由五段组成。让我们一段一段地欣赏吧。

听第一段的介绍,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第一段引言描绘了草原的清晨景色。草原渐渐从睡梦中醒来,动物在尖叫,牧民在舒展筋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3.听音乐第二段的主题。

(1)展现视唱练耳主题旋律。

教师和学生一起视唱音乐。

(2)学生展开想象,仔细听第二段描述的内容。

第二段是全曲主题的首次呈现,表现了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4.听音乐的第三段。

(1)听第三段主题。

主题旋律欢快活泼,展现了草原上的马奔腾景象。

(2)再听一遍第三段的主题,想象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第三段展示了牧民鞭打马匹,向远处的草原疾驰而去的场景。音乐节奏快,喜气洋洋,形成了整首歌的高潮。

(3)学生用响板模拟马蹄声,用口技模拟马的嘶叫,展现马奔腾的磅礴气势。

5.听音乐的第四段。

(1)第四段再现了哪个旋律?

在第四段,音乐的主题再次出现。

(2)第四段展示了什么场景?

第四段展示牧民欢快的舞蹈,老师启发学生想象那达慕大会上的热闹场景。

(3)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

①学生和老师一起跳舞表演鞭打和挤奶。

②模仿摔跤、骑马、歌舞、射箭等。由牧民在那达慕大会上表演。

6.听音乐的第五段(结尾)。

(1)第五段音乐主题的节奏和力度有哪些变化?

第五段,音乐主题节奏逐渐放松,力度逐渐减弱。

(2)第五段展示了什么场景?

第五段是结尾,表现太阳落山,炊烟袅袅。牧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渐渐消失在夜色中。草原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美好,辛苦了一天的牧民们慢慢入睡。

7.充分欣赏全曲《一个牧民的日子》的动画,分辨音乐的结构。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五段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8.根据音乐和课本上的插图进行想象,用文字描述每一段音乐所表达的场景。

9.根据课本要求,听《一个牧民的日子》,说出五首曲子的名字。

比如:草原觉醒,快乐放牧,马奔腾,快乐歌舞,慢慢放牧。

三、课堂总结

这首乐曲利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草原牧民一天的工作生活场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用舞蹈动作表达了乐曲中的场景,还对五首乐曲进行了排序和命名,提高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