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儿童的心理学书籍

教育儿童的心理学书籍

要想更胜任“为人父母”的重任,就需要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相关内容。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书籍。欢迎阅读!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学生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是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威灵汉姆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长期研究学习期间的大脑活动,开设专栏向中小学教师介绍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给他们一些教学建议。后来基于这些专栏,他出了一本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

该书介绍了认知科学的九大原理以及相应的教育孩子学习的原则。我在我的专栏里也有详细介绍,比如“人类天生好奇,但并非天生善于思考”,“事实知识优先于技能”,“记忆是思维的灰烬”,“我们通过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大脑倾向于选择具体知识”,“要想熟练掌握,必须再练习”等等。

这本书从大脑底层的认知规律来理解孩子,告诉你孩子不喜欢上学很正常,但同时也给出了让孩子喜欢学习的方法,比如尽快丰富孩子的事实性知识,在不同的时间重复基本技能等等。如果你听了我们的专栏后开始对大脑认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感兴趣,我建议你把这本书纳入你的入门装备。

宝宝也是哲学家

《婴儿是哲学家》是伯克利大学研究儿童认知和人工智能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戈普尼克(Alison Gopnik)的作品。她也是一名科学家,主张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在这本书中,她指出童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我们往往忽略了童年的重要性。如果你愿意蹲下来理解孩子,你会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比你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比如你可能会觉得孩子不懂逻辑推理,不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戈普尼克发现,儿童可以对抽象的因果关系做出惊人准确的推断。但是大人不了解孩子,经常用不熟悉的东西来考验孩子。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晚上是黑的?”

宝宝的回答会很可笑,比如“天黑了我们睡不着”,好像宝宝真的不懂因果关系。其实如果你问宝宝熟悉的例子,比如“小明饿了为什么要开冰箱?”连两岁的宝宝都会推断:“因为小明知道冰箱里有吃的。”

再比如,孩子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甚至高于成人。成年人很可能因为旧的经验而对事物产生偏见,但孩子能很快接受新的观念,并融入原有的观念。因此,婴儿能很快学会并使用各种新工具,而已经产生思维定势的成人却不能。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孩子,看看他的小脑袋在想什么,看看他是怎么学习的,或者想保护孩子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以把这本书收录到你的育儿宝库里。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是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和应用心理学教授基思·锡纽(Keith锡纽)的理性三部曲之一。锡纽的思想,善于思考,光有智力是不够的,还要有理性。虽然很多智力测试并不衡量“理性”中的判断和决策力。但是,这些技能对于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你的计划,评估关键证据,评估风险和可能性,从而决定你是否能做出一个好的决定。

为什么理性对育儿如此重要?因为育儿路上的“坑”太多了。除去流行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我专栏里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打假”:“左右脑”、“闪卡”、“蒙眼识字”、“相机记忆”等。如果缺乏判断力和决策力,就很容易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被虚假信息所利用。

只有成为理性的父母,才能独立思考,避免育儿中常见的思维误区。同时,让孩子学会理性,成为懂得思考的人。

创造力:流动与创新心理学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是“心流之父”、积极心理学大师米哈里·希赞特米海潜心研究30年的经典之作。心流是人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当前任务的一种状态,是专注力的最高境界。在非常专注的心流状态下,创造力可以得到提高。

之前讲专注力的时候,我把小孩子玩游戏和心流做了一个类比。从游戏设定中,我们可以找到实现心流的三个步骤:

1,游戏有明确的目标,像愤怒的小鸟,就是用尽可能少的鸟,打尽可能多的猪;

2.很多游戏都是基于关卡系统,游戏的难度与孩子玩游戏的能力相匹配;

3、游戏有及时全面的反馈。

以此类推,要想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也要借鉴“心流”理论。一是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二是要匹配难度,三是要及时给孩子反馈。

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更多关于心流和创造力的东西。我邀请你边读书边思考,像我一样用书中的知识去解读一些现象,并将结论融入育儿实践。

伯克的终身发展心理学:从0到青少年

伯克的《终身发展心理学》是美国使用最多的发展心理学教材之一。它详细列出了儿童从怀孕到婴儿期、学步期、幼儿期、小学和青春期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

我们栏目的运动大脑使用了伯克《终身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精细运动技能发展计划表。我经常发现这本书提到了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

伯克的《终身发展心理学》有两卷,分别是《从0岁到青少年》和《从青少年到老年》。如果你需要了解系统、全面、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这本书大概可以成为你书桌上不可动摇的指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