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计划
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方案1一、活动主题:
“我工作,我光荣;我创造,我快乐。”
如果你想摆脱困境,你去工作;如果你想创造未来,你应该工作;如果你想找到幸福,你应该工作;如果你想实现你的梦想,你应该工作。诚实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也展示了劳动的荣耀。所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快乐”成为我们学校这次“5.1”假期体验的主旋律。
二、活动的目的:
1.通过发展“我工作,我光荣;以“我创造,我快乐”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了“劳动节”的由来和中国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
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活动,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快乐”的主题转化为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
3.通过参加学校和家庭层面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热情和良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三、活动形式:
(一)在四至六年级开展征文比赛。
具体要求:围绕“我工作,我光荣;我创造,我快乐”的主题,
通过寻找和阅读有关宣传劳动美德和赞扬人们劳动成果的文章,或发生在你身边的热爱劳动的事例,写下你的感受。字数在500左右。体裁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叙事等。
(二)开展一至三年级劳动小能手活动。
主题:“我是劳动小能手”
具体要求:1-3年级的学生要尽可能地做一些家务,尤其是从收拾自己的小世界做起,比如整理床铺、整理书柜、洗碗等。,并写一段相关的叙述。
四。活动要求:
1.各班同学在“5.1”期间根据活动主题积极开展体验活动。
2.各班放假后自我评价,送到校大队。每班每种形式的作品发2份,大队组织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不同形式的展示。
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计划2一、指导思想
开展以“快乐实践”为主题的X“劳动节”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从小养成做自己事的好习惯;通过参加学校和家庭层面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积极性,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活动主题
快乐练习。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四。活动内容
家庭级别:
低年级(1-2年级):
1.知道“谁知道盘子里的每一粒食物都是硬的”的含义,确保我的餐桌上没有剩菜(菜);
2.学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收拾书包;
3.学会帮父母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家务。
中级(3-4级):
1.知道两个全国劳动模范的名字和事迹;
2.学会帮家人洗袜子、扫地;
3.和父母一起对你的家进行卫生大扫除;
4.《最光荣的作品》复印一份,每节课交五份。(到期日:X月X日前)
高年级(5-6年级):
1.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可以蒸米饭,学会做一道菜。
2.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世界”;
3.“我和妈妈一天换一次工作”,做妈妈每天都要做的家务,体会劳动的酸甜苦辣。
小学劳动教育活动目标活动方案三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使良好习惯的培养与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和培养途径。
活动度量
一、营造热爱劳动的校园环境。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比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注意营造劳动教育的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走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校园才能形成潜移默化、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关于劳动的名言可以挂在学校门口的宣传栏上,教学楼每层的走廊墙上。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大力宣传,让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形成“人人知道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热爱劳动”奠定舆论基础。此外,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一系列集中的校园文化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比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中表演,在美术和手抄报作品中展示,在故事演讲中展示,进一步强化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第二,营造热爱劳动的班级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所以,除了在学校营造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在班级也可以营造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比如在班级的安排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可以都集中在热爱劳动的内容上。班里可以开展一些与劳动有关的活动,如“每天做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各种实践活动会让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不再娘娘腔,都成为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工作的好孩子。同时,班级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议;开展“向身边人学习,对身边事评头论足”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让“热爱劳动、光荣劳动”的思想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第三,创造家庭工作环境
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社会中存在的,所以他总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主要环境中。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句话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来建议父母在家做这件事:
1.给孩子们一个尝试他们工作的机会。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工作。
2.给孩子一段时间,让孩子学会工作。父母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的孩子学会工作。一开始会适得其反,家长要接受孩子永远不参加会议的渐进过程。
3.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让孩子独立工作。从小培养孩子对劳动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要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用来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去拿,充分发挥独立劳动的积极性。
4.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精神空间,享受他们的工作。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优先鼓励。
5.给孩子一个学习工作的方法。父母应该开始教孩子劳动的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语气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6.给你的孩子一个要求,并贯彻到底。在提出要求和任务时,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下去。
7.给孩子一个规矩,欣赏劳动。制定劳动奖惩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体验到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热爱劳动,自觉劳动。
第四,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理解劳动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及时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防范,防止延误,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及时鼓励表扬。三是循序渐进。根据初、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特点,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分层次、分梯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每学期的行为准则培训都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持之以恒,训练内容要滚动。在培训中,要注意运用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班制度)和自我评价(学校和家庭考核表)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时间:每日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总结,期末总结表彰,以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促进良好习惯形成的目的。第一学期,这个年级的学生要以“做好自己的事情”、“当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重点。第二学期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入手,从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入手,做好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纠正不良习惯,把养成的好习惯从自觉状态变成自主、自动化,逐步把外显动机内化为人格品质,使习惯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