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被什么类型的音乐取代了?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上海时期)

从中国流行音乐的先行者黎锦晖先生的音乐活动出发,以他的封建岳明戏曲社为线索,首创《三只蝴蝶》、《麻雀》、《孩子》等儿童音乐剧;开始了《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歌舞表演,随后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情歌,即流行歌曲《毛毛的雨》、《姐姐我爱你》、《桃花江》、《特快》。这个问题随着岳明歌剧协会音乐小组的解散而结束,大多数歌手进入了电影业。

这一期的唱法不是很美,经常用类似声音呐喊的唱法。

代表歌手有赖昌星、王、、、胡佳、颜飞、殷殷、许、蔡、钱钟秀、张贤林等。

作曲家包括黎锦晖、阎公尚、徐如辉和任光。

词作家有黎锦晖、高天骐、安鄂、王干白和韦如辉。

发展的第二阶段:

前期:1937-1949(上海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影坛后,在电影《街头天使》、《唱吧少女》和《四季歌》中演唱的两首插曲传遍全国。她开创的一代歌风影响了整个中国乐坛,可以用委婉、温柔、轻松、甜美来形容。但是体积和强度都不大。

这一期音乐的整个情况就是没有歌舞表演团表演。只有少数歌手专门从事录音和电台广播。歌手大多以拍电影为主,唱电影插曲的影歌以两栖形式出现。本期,建国后,主要代表歌手大多移居香港发展。

代表歌手有周璇、白虹、龚、姚莉、严华、姚敏、、李丽华、柏光、、、黄斐然、黄源尹、吴莹莹、欧阳飞影、梁平、伊敏、曲、金易、白云、邓白英、Penny、张怡雯、韩景清。

作曲家包括黎锦光、陈歌辛、姚敏、严华、李厚祥、严哲熙、严歌苓、梁、陈瑞珍、、严公尚、刘雪庵、何绿汀、张春及章昊。

词人有吴村、陈、李涓清、范燕桥、田汉、叶、张准、和鲍毅。

后期:1950-1969(香港期)

这一期从姚敏、姚莉开始,很多主要代表歌手都搬到香港发展。刚开始是以影和歌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手比例越来越大。影片中的间奏不是演员自己唱的,还邀请了专业歌手伴奏,但依然没有明显有影响力的歌舞团体表演。

演唱风格变化不大,柔美婉约的特点有所减少,趋于自然平淡。此外,由于白光的影响,具有中音特征的歌手通过在低音范围内演唱有所增加;受李香兰的影响,用西方传统唱法或借用西方传统唱法的歌手数量也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末,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逐渐衰落,而粤语歌曲却兴盛起来,占据了乐坛的主导地位。主要代表是许冠杰。

、崔萍、张璐、葛兰、、、、敬亭、、董、、、夏梦、石慧、姜岩、杨光、石林等。

作曲家包括李平、杨龙、李明、王福龄、周蓝萍、顾嘉辉、艾格尼丝、夏端苓(日本作曲家服部哲龙一)、江石、叶春枝、曹天和林玉。

、杜青、、陆、、司景明等。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省时期)。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台湾省的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逐渐没落的香港乐坛地位。它的标志是谢磊的一首歌《玛丽》和姚苏蓉的一首歌《今天不要回家》,这两首歌风靡东南亚,奠定了台湾省流行乐坛的龙头地位。

此前在台湾省乐坛演出的歌曲有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和香港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歌曲。后来,他逐渐在上海流行歌曲和现代都市流行歌曲之间,创作了一首具有自己特色的时光歌曲。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80年代初才逐渐没落,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省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校园民谣运动。学生发起创作和演唱,影响深远,甚至波及到香港和内地乐坛。直到80年代初,流行音乐才被引进并共同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2)

回答

1大楼

2012-07-22 17:35

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举报

a

漫步郡路

11

独立:亲爱的,我真心不知沧桑,也不知并肩的彷徨。

一起:我们的精神在天之上,我们的思想像月光一样明亮。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新青年树立榜样。

独立: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新中国的栋梁。

亲爱的,真心消除失望,并肩争光。

这首歌鼓励年轻人在抗战胜利后建设新中国。堪比《毕业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对青年起到了不同的激励作用。周璇在1946同一个地方拍摄的电影《长相思》中的插曲《凯旋之歌》《儿歌》《花间岁月》就体现了* * *的内容。再比如1942周璇在上海国华电影公司拍摄的《讨厌的春景》那一集,中山春天唱出了南京中山石头城的呼唤。1939同地拍摄的《七重天》插曲《困难山歌》,1941同地拍摄的《解语花》插曲《绵小学生之歌》和《解脱困难山歌》,在* * *,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意义。

另一个例子是歌唱人民,主要是农民。比如周璇演唱的《解语花》插曲《家忙》《移植歌》;艺华影业公司拍摄的李丽华《复活》插曲《山歌》(又名《农村情歌》);姚莉演唱了流行歌曲《家乡好人》;严华的流行歌曲《吹口哨的安慰》就是城市工人生活的艰辛。周璇于65438年至0943年在华蓥拍摄了《渔父的女儿》,其主题是桑松渔民的辛勤劳动。她在国泰电影公司65438-0947年拍的进步片《一亿江南》的插曲《人人都说西湖好》《罗姐和王姐》,唱出了采茶人的辛酸。也有其他下层的歌手。比如周璇在电影《长相思》的插曲中唱出了歌者的无奈与觉醒。姚莉演唱《金岛》,唱出被束缚女性的苦恼,鼓励她们争取自由。宫演唱了歌颂报童的《报歌》。白光1949在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演唱插曲《十声叹息》(国内第三次翻拍根据托尔斯泰巨著《复活》改编的电影剧本,前面提到的李丽华主演的《复活》是第二次翻拍),唱出了烟花女子的悲伤。

另一类电影插曲,有些没有明显的社会意义,是根据剧情需要而写的。大多取材于古典名著和民间传说。比如周璇在1940在国华公司拍摄的《三笑》、《点愁香》、《心愿》这几集。同年拍摄了《西厢记》、《抄红》、《满月花》、《蝴蝶乐》等剧集。1944年,她在华蓥拍摄了《红楼梦》《葬花》《悲秋》等剧集。还有1938周璇在宜化公司拍摄的《三星伴月》插曲《你什么时候再来》。而另一集《作坊》,有生产国货,抵制洋货的意义。这些小插曲,群众耳熟能详,家喻户晓。65438年至0937年,周璇在明星公司拍摄了两集进步电影《街头天使》《歌女》《四季之歌》,其中的侵华日军侵占东北,流离失所,更是广为人知。

另一类是民谣。中国乐坛后一代人周璇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把民谣搬上舞台。以前民谣并不高雅,只有茶叶店和餐厅卖歌。她唱过最多的民谣是湖南的《摘槟榔》、广东梅县的《卖杂货》、安徽的《凤阳花鼓》、绥远(今内蒙古)的《别了大哥》、上海的《华友桃花》、东北民间的《花儿新对联》、湖北的《五更团结》。歌女和四季歌是苏州民歌、知心客和哭七七写的歌词。也有大量以民歌风格写成的歌曲,如《看见爱人》、《爱爱爱》。

还有一种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自然风光的。例如,姚莉演唱了《可爱的秋天》、《春意盎然》、《马来的风景》、《南海的早晨》和《勃兰特》。颜飞唱的《南岛晚报》,周璇在电影《花间黄鹂》中唱的主题曲《花间黄鹂》,以及插曲《在山上》、《春天的早晨》也是这种类型。

唱爱情之类的情歌是常有的事。有的风格清新,充满生活气息。比如姚莉唱的《我在和你开玩笑》,唱出了年轻情侣在一起开玩笑的场景。她唱的另一首歌《你要解释》,唱出了女孩细致的敏感,要求男友解释问题。也有很多人是唱亲情的,比如姚莉的《我爱妈妈》;明星公司拍摄的《古塔案》巩插曲《思念母亲》,中联公司拍摄的《遍地玫瑰》插曲《摇母亲》;梅的电影《泪之泪》和插曲《我母亲的歌》都歌颂了我母亲的伟大。

回答

三楼

2012-07-22 17:35

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举报

a

漫步郡路

11

除了那些有明显社会意义甚至政治意义的,很多都是热情开朗积极向上的,大多唱出了人民群众的喜好,适合他们的思想感情。人们喜欢春天、太阳、花、草、流动的云、雪花、雨滴;我更喜欢亲情,友情,爱情等世间美好的感情。流行歌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一点在中国早期的流行歌曲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是当年乐坛无可替代的高潮,也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辉煌篇章的特征。把它从半个世纪的尘埃中解放出来。以免被淹没在漫长的隔离中。

音乐和流行音乐

华语乐坛有一个奇怪的东西,就是流行歌曲一定要叫“流行歌曲”。其实这是不对的,或者至少意思不确切。

音乐只有两大类: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还有一些基于音乐的特点和功能的小类,是永远无法和这两类相提并论的。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也不富裕。如艺术歌曲、抒情歌曲、校园歌曲、队列歌曲等。流行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的一个大范围,大概包括轻音乐、轻歌剧、民谣、民歌、群众歌曲、进行曲、舞曲、爵士、蓝调、摇滚、迪斯科、另类(非主流)、乡村歌曲等等。还有一个很大的,就是全世界流行的歌曲。可见,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它被流行音乐所覆盖,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流行音乐。例如,它们不一定完全正确。是父子关系,不是兄弟关系,不是一回事。现在歌唱比赛分为“美声”、“民族”、“流行”三种方式,这是历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直沿用的方式。按照上面的分类,民谣也属于流行音乐的范畴,那么顺理成章,民族唱法也可以称为“流行唱法”!这不是乱七八糟吗?

音乐界那么多专家,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原来这件事在当年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高潮的流行歌曲,一度被认为是“颓废歌”、“黄歌”,1949后都搬到香港发展,所以内地三十年没有流行歌曲。有些人形容流行音乐被扫地出门。然而,它并没有停止在香港和台湾的发展,它的形成与上海时期一脉相承。粉碎“四人帮”后,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歌曲回到父母家。年轻观众对之前的经历了解不多;粉碎“四人帮”后的情况,我们应该记忆犹新。邓丽君的磁带最早是被引进大陆的,几次被禁。基于一个歌手的敏锐嗅觉,李谷一在演唱电视剧《三峡传奇》插曲《乡恋》中首次应用了气动手法,引起轩然大波,批评声不绝于耳。其实她只是一个民谣歌手,不是真正的流行歌手。真正应用流行唱法的程琳,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甚至苏小明的《港口之夜》也受到了批评。当时发生这些事情并不奇怪,因为计划经济是不会允许带有明显商业特征的流行音乐存在的。这是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的要求。但是你不要轻易提到政治高度。流行音乐没那么糟糕!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反映了当时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较量。

在1983的全国轻音乐大会上,大多数专家认为应该允许流行音乐存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但为了称呼,为了避免让人联想到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就决定了“流行歌曲”这个名字。这个可以理解,因为不是现在,毕竟当时是1983。但此后流行音乐有了合法地位,与西方传统唱法歌曲、民谣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势,但一直使用含义不确定的“流行歌曲”名称。

有业内人士提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乐坛开始出现一批抒情歌曲,如李谷一唱的《乡恋》、朱逢博唱的《美丽心灵》、郑绪岚唱的《太阳岛上》、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等。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流行歌曲,而是属于流行音乐范畴的其他作品。似乎这也是称流行歌曲为“流行歌曲”的依据之一。其实这些歌曲只是华语乐坛向流行乐坛过渡的作品。如果你用当年的唱法在今天歌唱大赛的人气演唱组唱这些曲目,评委是不会承认的。

回答

四楼

2012-07-22 17:35

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举报

a

漫步郡路

11

二十年过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上层建筑,也得到蓬勃发展。不应该在1983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继续使用这个模棱两可的名字,应该实事求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要靠音乐专家和文化管理部门共同完成,还给流行音乐一个合适的名字。

什么是中国流行歌曲?

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上面已经讨论过了,为了说明把流行歌曲叫做“流行歌曲”并不确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今乐坛经常出现“华语流行歌曲”这个词。什么是「华语流行歌曲」?它和中国流行歌曲有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程度高,文化底蕴深厚。就流行音乐而言,有80多年的历史,有辉煌的篇章;还有一个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其影响深远而广泛,明显具有国际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这样的流行歌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流行歌曲在东南亚传播。那时候他们还不会自己写歌,直接唱中国流行歌曲。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台湾省时期开始逐渐凸显,到今天变得非常突出。

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包括港台省),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在唱这首流行歌曲,而且都有不错的歌曲创作和音乐制作。众所周知,、、林、、陈芬兰、、、、、、秦勇、李思松、李福慧都是新加坡籍。华以宝、张筱膺、蓝英、刘秋仪、柯以敏、罗宾、庄学思、巫启贤、巫奇为马来西亚籍;擅长唱成吉思汗的艾辉是印尼人;翁倩玉、陈美玲、露露是日本籍;洛杉矶的三兄弟是美国人。虽然都是炎黄子孙,行政国籍不是中国,但是他们唱的这些流行歌曲的语言是中文,和中国流行歌曲的语言是一样的。但由于民族的差异,称中国流行歌曲更准确。中国流行歌曲传播很广。

当然,我们中国的流行歌曲也属于中国流行歌曲的范畴。

1949-1979大陆三十年没有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可以说是一种起源于城市、朝代分明、易于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发展趋向国际化、商业特征明显的音乐。艺术也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音乐的特点。仅从它的作曲特点,就能看出它与其他音乐的区别。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尤其是第二发展阶段前半段以周璇为代表的风格。装饰音多,上下滑音,切分音长,高音段和低音段对比明显,演唱风格独特,形成了委婉、柔和、轻松、甜美的风格。现在发展到第四阶段的新城市的流行歌曲已经远离传统,风格也明显与以上不同。歌曲中的长短切分音附带着很多切分音,小节内外的每一个节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歌词的编排有意的随着旋律闪避节奏。歌词的白话长句中有很多词,排列紧凑形成短音符号。有各种各样的开始,无尽的结束,有规律的重复。再加上柔声、怒声、泣声、叹声、哑声、哭腔、延时处理等手法,歌曲呈现出帅气、新颖、抒情、有力的风格。情绪起伏很大,如低处窃窃私语,高处如波涛汹涌。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歌曲逐渐被禁止,被视为“颓废之声”。此后在内地被扫地出门,后来又搬到内地以外的香港发展。有人说:“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音乐。”还可以加两句,就是“哪里有城市,哪里就有流行歌曲。”人民需要,又不让唱,就找了替身。当时有流行歌曲,民谣,外国歌曲。这些歌曲是取代流行歌曲的,它们属于流行音乐中的另一种歌曲。流行歌曲的定义,只要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就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从“流行歌曲”这个名字本身来说,字面上不够严谨。因为属于流行音乐其他类别的歌曲,比如上面说的三首,也是可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但是,约定俗成的名字已经变得很自然,就像一些既定的东西一样。知道了它的真正含义,称它为流行歌曲更为恰当。

回答

五楼

2012-07-22 17:35

举报|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举报

a

漫步郡路

11

80年代中后期,港台歌曲的介入,促使“毫无生气”的大陆流行乐坛在“阵痛”中开始酝酿变革。张明敏、潘安邦、千百惠、ChristianRandPhillips、鲍娜娜、叶丽仪等港台歌手在历届春晚上的出色表现,让内地音乐人明白了蓬勃发展的内地音乐产业的重要性。谷建芬、乔宇、阎肃、贾丁、关夏、李海鹰等内地著名词曲作家开始重视本土歌手的培养和流行歌曲的创作。于是,一批优秀的内地歌手开始活跃在内地的荧屏上,经典又好唱的流行歌曲开始增多。由刘欢、毛阿敏、魏巍、程方圆、沈小岑、程琳、苏小明、蔡国庆演唱的歌曲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随后由杭天琪、李娜、林萍、毛宁、杨毅、谢晓东、那英、田震、晓晓等歌手演唱的歌曲开始红遍大江南北。歌手有林依轮、周彦宏、满文军、孙浩、谢东、老狼、贾伟、孙楠、韩红、孙悦等。纷纷亮相,不断为中国大陆流行乐坛添砖加瓦,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也开始成为KTV点击率极高的流行歌曲。

蓝色的夜,蓝色的梦,弯弯的月,懂你,爱的奉献,军港的夜,涛声依旧,思念,请到天涯海角,风雨,轻轻告诉你,绿叶对根的情意,爱情鸟等。

说起那些年的大陆流行乐坛,还有几个有创意的歌手不得不说。崔健、高峰、郭峰、郑钧、许巍,恐怕熟悉中国歌曲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作为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的《一无所有》在国内一直享有很高的人气。高峰的《大中国》和郭峰的歌曲仍不失为中国流行歌曲中的经典曲目。后来,雪夜公爵、李春波、王艳、冯晓泉等也在一段时间内创作出了一些质量好、创作水平高的作品。《糖葫芦》、《中国民歌》、《霸王别姬》等歌曲都是青年音乐人冯晓泉创作的,他是民族乐器出身,熟悉歌曲创作。他的歌悠扬悠扬,歌词如散文般流畅,让人过目不忘...

近年来,许多活跃在舞台上的歌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金海心和朴树。通过“选秀”进入乐坛的新人很多,再加上一些影视演员介入乐坛,整个乐坛似乎是一种“乱”...

总的来说,中国的流行音乐在未来仍有无尽的发展空间,但仍需要努力培养和扶持音乐人和音乐制作人。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流行音乐会像港台的流行音乐一样,有自己更广阔的天空...

出发地:

90年代,香港发展得比较好的,比如张学友,邓丽君,王杰,张国荣,梅艳芳等等。

然后是周杰伦、梁静茹、萧亚轩和陈奕迅。等等

现在主要是网络音乐。

沉默王,许亮,Vae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