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是形成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在教学中营造想象的氛围和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只有在快乐舒适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想象。学生发言时,要尽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讲课时面带微笑,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要注意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想象时间等等。
同时,老师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难免会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仔细分析孩子的思维过程,在耐心引导和纠正的同时,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错误的想法是可以纠正的,但是想象力的热情一旦消失,就再也改不回来了。
第二,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提供富有想象力的知识库。教师要重视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让孩子的知识范围在课本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扩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谈“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三个老冷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竹的理解,还可以在脑海中把“梅”、“松”和竹一起想象出来;在讲“正方形”时,不只是孤立地讲什么是正方形,而是把它与长方形、梯形、三角形进行比较,并与广泛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认识许多图形中的正方形,了解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获得扎实而广阔的知识基础,在更大的空间里自由想象。
第三,教学生联想在教学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这是想象的方法论基础。小学生的想象力自觉性和目的性差,不能为了某个任务的实现而往一个方向去想象。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比如从月牙儿到英文字母C,从“春花”到“秋实”等等。我们教学生遵循一定的联想轨迹,但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老师的作用只是引导他们。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很多想象活动都是在文字的规范下进行的,最终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发展学生的语言,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从具体的直观层面上升到文字的思维层面,更具有概括性、深刻性和逻辑性。所以,老师要教孩子通过想象把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个情节讲清楚。
第四,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想象力的能力基础,观察与思维想象力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入手。这就需要老师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如何建立观察中心等。通过使用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详细地告诉学生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准确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