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如何传递热情的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热量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方法称为热传导。

2、流程和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表记录和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量如何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探索传热保持积极的观察和兴趣。

(2)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在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异同,可以了解热量是如何传导的。

教学准备

老师:一个烧杯,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盘,课件。

学生:金属棒,涂有蜡油的金属盘,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子,凡士林,实验记录单。

首先,引入话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金属条。我找个同学摸一下,看看是冷还是热。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在热水里(老师演示),猜猜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怎么样?

2.你的猜测与事实相符吗?请上来再摸一次。请告诉大家,你们现在是什么感受?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就像学生们猜测的那样。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金属棒的这一头没有浸在热水里。怎么就火了?为什么这样猜测?(和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一起画一幅画)

3.金属棒上的热量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传导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题目: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设计意图:通过将金属棒放入热水中,让学生感受热水如何将热量传递到金属棒的另一端,从而引出热量如何传递的问题,激发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欲望。)

第二,金属棒中的热传递

1.刚才同学说的只是一些猜测。正确吗?怎么测试?是的,我们需要实验来证明。

2.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一个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子,凡士林。(老师展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子里装的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一些小物件,比如牙签、火柴等。但是遇到热就会融化,再也粘不住小物件了。

能不能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亲眼看看金属棒上传热的过程?

3、小组讨论和设计方案。(教师参观)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环境下,教师提供实验设备,让学生分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之前的假设。)

4.团队上台汇报设计成果。

学生沟通,完善方案。(用木夹子夹住金属棒的一端,凡士林要粘同样的量,牙签要粘同样的距离。给牙签编号...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图表。)

5.刚才听了两组同学的报告,你一定有新的启发吧?接下来,老师会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来完善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本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因此,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思考凡士林用量和牙签间距的控制,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培养更好的探索能力。)

6.学生们设计出如此新颖的方案,真是令人惊叹。后面的实验要注意什么?为了让实验更成功更安全,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技巧,请大家默读。(展示课件,学生默读)

7.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8.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现象。(老师结合学生的报告在图上做了标记。)

9.总结:刚才听了学生的汇报,老师发现无论是一端加热还是中间加热,金属棒上的传热都是有规律的。谁来总结一下热是如何在金属棒上传递的?

(设计意图: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手工做,更是为了获取一些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地整理、总结、分析这些科学现象,从而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即科学概念。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第三,金属板中的热传递

1,跃迁: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金属棒上的热传递是从热端到冷端的。如果我把这个金属棒换成一个金属圆盘,这个圆盘上的热量会如何传递?为什么这样猜测?老师同时在黑板上画了两种图表。)

2.这个猜测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老师为每组准备了涂有蜡油的金属盘。(老师说:蜡油类似凡士林,加热会很快融化。)之后会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研究:中间加热或边缘加热。取暖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材料员领着金属盘,学生实验。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5.总结:根据这两种现象,谁来总结一下金属圆片的传热规律?(也是从酒精灯火焰受热的部分传过来的,从较热的部分传到较冷的部分。)

(设计意图: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上次活动的设计,学生往往认为传热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本次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也使学生对传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