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论文不少于200字,最好是原著。
今天数学课,老师举了一个例子,题目是:
学校组织老师同学参观科技馆。有100名学生和50名教师。科技馆门票成人10元,儿童半价。问:费用是多少?
小红举手,老师命令小红在黑板上回答。小红的公式如下:
10/2=5(元)
100*5=500(元)
50*10=500(元)
500+500=1000(元)
甲:它的价格是1000元。
老师说:“好吧,还有别的办法吗?”小月举手,老师命令小月在黑板上回答。堕胎的公式如下:
(100/2)+50
=50+50
=100(姓名)
100*10=1000(元)
甲:它的价格是1000元。
老师说:“很好,请上台解释。”
“我的意思是先用100/2=50(名字)。意思是:因为成人票价是儿童的两倍,所以有100个儿童,需要的票价等于50个成人。加50+50=100(名),也就是加教师,一个* * *有100个“大人”,最后用100 * 100 = 1000(元)算出一个*。堕胎解决方案说。
“很好,谢谢你小月,你的解释很全面。我们今天学的是‘智能计票’,好了,下课。”老师说。
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世界上到处都是数学。真的,只要你注意观察,善于思考,你就会觉得仿佛置身于数学的海洋中。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放了一首疯狂的歌。“我好饿。”我呻吟着。“来,吃个苹果!”还是当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有什么但是?”我笑着问,伸手去拿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谁知,我妈一把抢过苹果就拿走了,神神秘秘的。我一脸茫然。妈妈卖的是什么药?我很不耐烦。“妈妈,住手。人会吃吗?”妈妈还是笑着洗苹果。“吃吧,谁说你不会吃了?我没洗吗?”“哦!”我还是一脸迷惑。“不过,我还是有一个要求。”我终于说出口的时候就知道不对劲了。“什么要求?”我有点生气。我刚刚吃了一个苹果。为什么有这么多要求?“你不是学容积的吗?”“是啊,怎么了?”这和吃苹果有关系吗?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进你的生活,计算一下这个苹果的体积?”妈妈又笑了,好像看不起我,心里升起一股力量。嗯,我一定要给你看!当然可以!
于是,我赶紧把这个令人垂涎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着怎么算体积。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如何计算它的体积?我摇摆不定,毫无头绪。这个时候,我的肚子还在咕咕叫。我不能信守承诺,把它吃掉。我不能让我妈看不起我。拜托,一定有好办法的。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思考。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明白我不能用杯子了。首先,我往里面装了一些水,并记录了水位。然后把苹果放入水中,此时水位已经上升了很多,再把上升的水位写下来。最后用上升的水位减去之前的水位,就可以算出苹果的大小了。我高兴极了,把实验结果报告给了妈妈。我妈这次满意地笑了。
我大嚼苹果,这是最甜的食物!
数学无处不在,你不觉得吗?
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遇到问题不会自己想一想再问?!"妈妈勃然大怒。哦,谁告诉我这个大脑不是数学大脑?做稍微难一点的题,开始提问。唉,你自己想想吧!
刚刚看了这道数学题:学生去种树,如果每人种8棵树,就会少7棵树;如果每个人种7棵树,就会多8棵树。有多少学生?他们打算种多少树?该死的,又是盈亏问题。在这种快乐的奥运训练中,你就不能想出一些其他的问题吗?但是气归气,最后不还是要做吗?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案。每人种8棵树,每人种7棵树,这样每人少种1棵树,原来少种的7棵树变成多种8棵树。两个分布的总差是:7+8 = 65,438+05(树)。诶,这不跟前面的例子一样吗?首先根据方案求出个体差异,然后根据结果求出总差异,再求出总差异中包含的个体差异的个数。最后根据数学公式求出结果:总差异÷个体差异=数。这个公式也可以用在这个问题上。获取:
学生:(7+8)÷(8-7)=15 (a)
树:8×15-7=113(树)或15×7+8=113(树)。
答案不是出来了吗?学生15,一个会种113棵树。
经过仔细思考,我得到了我的想法和兴趣,于是我就下去做了:鼓队的学生排队,如果每排8个人,那就多了24个;如果每行9人,则多4人。一站有几条线?有多少学生?同理,两个分布的总差为24-4=20(人),然后用公式得出:
行数:(24-4)÷(9-8)=20(行)
学生:20×8+24=184或20×9+4=184(人)。
我做得越多,就越开心。我能解决这么多难题,得到一个重要的公式:总差÷个体差=数,以后可以更好的用来解决难题。
做着做着,我渐渐意识到,做难题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