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卷教案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

1,距离的奥秘

教学班:六年级

班级类型:建模?表示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和理解视在视界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的困难:

要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所描绘的物体更接近现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运用透视的原理和规律,可以提高儿童的绘画基本功,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准备教学工具:

老师:模型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纸。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类

首先,组织教学:

照常进行。

二、流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道路的宽度,栏杆的密度,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把这些东西表达在纸上吗?

讨论学生的简单图纸,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1)老师:对,近的大,远的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距离之谜的基本规律。(展示题目:距离的奥秘)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还有哪些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近短,近清远模糊,近亮远灰(彩色)

(2)什么是透视?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的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在海上,我们眺望远方。天地之间,天与水之间,有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是明显的地平线。

当两边的树向远处延伸时,慢慢消失在视地平线上的一点,这一点就是消失点。

(3)谈谈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中的模型图片,让学生找到图片中遗漏的点。

⑸教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主要透视线,比如道路。

(3)按照近疏远密的规律,处理好一切垂直线和对角线。

(4)简述物体的轮廓。

3.这节课,练习临摹课本上的模特图片。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二节课

首先,组织教学:

照常进行。

二、流程设计:

1,点评上节课的作业

(1)透视现象准确。

(2)近大远小、近远密、近厚远薄的规律在绘画中是否适用?

2.画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近处更亮,远处更暗。

3.学生继续完成练习,老师帮助他们。

4、作业展示

老师和学生的评价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

学生之前接触过素描课,所以对静物素描并不陌生。主要看同学们对远近透视关系的把握程度。从作业的整体来看,学生需要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景观构图知识,运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景观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建模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风景构图的简单知识,巩固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将透视、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1)启动阶段(1012分钟)

欣赏和分析课本插图,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老师:学生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和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角度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欣赏教材第二页底部的图片,理解白盒的作用。老师:这些盒子叫风景框,在山水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就像照相机的镜头。风景的美与摄影师拍摄的景物构图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直接关系到你拍的场景的构图。老师展示字形的画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以用手形成口型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观察窗外景物,说明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等概念。如何使用取景框进行取景和构图?从平行透视和安格尔的角度看,房子的边缘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确定画面中的视地平线和灭点?欣赏一些山水画和学生的练习。

步骤:观察构图、构图、描述、修改和清理的完成情况。

(2)发育阶段(2830分钟)

1,取景与构图,野外景观速写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引导学生拍照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分组散开写生。

老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复习。

教学反思:

这个班有些同学觉得画的还不错。我发现学生年龄越大,越需要鼓励和表扬。有同学跟我说:老师,其实画画很有意思。用一支笔就能表现出不一样的美,太神奇了。课后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画物体。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学生的作品不要要求太高,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他们喜欢美术课和绘画。这门课已经做到了,我会在以后的课上想更多的办法让他们像画画一样。

第三课你心中的风景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出想象,表达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类

第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在语文课上学过的描写美丽风景的课文片段。

3.引导学生听悠扬的音乐,产生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第二,引导学生画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2、绘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表现。

(2)还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形式的线条画进行创作。

3.学生创造与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第二节课

课前准备:学生自带景点照片。

教学过程:

1.揭秘内容:用自己的风景照片添加拓展,创作山水画。

2.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模型图片,指导学生懂得创作:用我们自己的风景照片,贴在白纸上,延伸和展开一幅山水画。

3、学生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优秀作品。

5.未完成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创作。

课后反思: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分析代表性作品,体会山水画的魅力和山水画创作的方法。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只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和活动过程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艺术知识,而是组织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资源,更加注重学生对艺术的兴趣,鼓励学生融合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用现有知识理解绘画艺术的人文内涵。

第4课活动轮廓(设计与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纸板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戏艺术的特点..

3.增进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皮影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黑纸板、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戏剧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的戏剧或故事要简单易懂。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