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

1.小学生对自我评价的熟悉程度(以数学学习为例)

数学教学必须有学生的参与,这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审视和自我调节,即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都是老师和校长说了算,学生没有提问的权利。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给出的评价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才能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有最全面、最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占据重要地位,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很无知。他们不仅不能评价自己,也找不到自己。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一派胡言。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步培养,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如果盲目相信学生年龄小,采用“教-受”的教学方式和老师的“集中评价”,必然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发展,达不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数学学习。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数学的优势和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能够决定评价标准、学习目的和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就真正学会了,并对自己学习的各个方面负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小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评价自己。

1.知识和技能的自我评估

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要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比如老师今天在讲什么?我得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通过反思、检查、比较,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确定辅导方向。学完一个单元后,用一张试卷,让学生自己测试。老师制作有明确评分标准的样卷,贴在教室外墙。学生参考样卷,自行批改试卷,用红笔在错题旁边打“x”,记下错题原因并自行批改;如果不能改正,就打“?”在它旁边。向老师求助;然后自评分数,交卷。经过长期的实践,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以后的数学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2.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还要经历探索、猜测、推理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使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在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长期的坚持,学生会获得解题的策略,体会解题的成功和学习数学的乐趣。老师然后引导学生从“我怎么理解这个题目?”“我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题过程吗?”“答案正确公正吗?”“这种解题策略还适用于哪些话题情境?”等等,从而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情绪和态度的自我评价

情感和态度主要体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数学日记。学生写下自己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有学习数学的爱好,就像和自己对话一样。也可以每周花十几分钟时间一次,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专心反思,复习近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