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如下:

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多以场景化为主,具有“通识教育”和“经济-生态-科技-社会基础教育”的功能,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旨在使他们形成从社会、生态、科技、经济生活等领域应对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或综合劳动能力。

以巴伐利亚主中学2004年颁布的劳动教育教学大纲为例:学生需要能够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即作为从业者能够从事日常工作,作为生产者能够了解产品生产、运输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作为消费者和销售者能够掌握社会上的生存之道。

德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以“社会经济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体系建设,旨在帮助个人解决未来社会劳动中的实际问题。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劳动能力,课程内容以劳动、经济和技术为核心领域,课程准备以主题为依托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课程实施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策略。深入分析了德国学校劳动课程体系的结构,以期为我国劳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受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影响,新时代的德国劳动课程强调“将自由培训与社会服务培训相协调,将自由培训与有效、愉快地参与生产劳动的能力相协调”,以消除职业教育与文化素养、劳动与休闲、理论与实践、身体与精神、物质世界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对立。

德国教育家索尔·B·罗宾森(Saul B.Robinsohn)提出了著名的情境分析课程模型(Das situationanalytis-Checurriculum Model),即劳动课程应当以情境为导向,帮助个人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接受职业教育或专业学习,能够应对个人和公共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