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问个问题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综合概括来获取知识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合作,学会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意见。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但现实中,小组学习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很多现象,比如领导一言堂,热闹表面上的伪合作伪学习,或者一潭死水。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呢?笔者认为,加强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建立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组数要合理,一般四人为宜,不超过六人。学生太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组织和交流,群体学习和交流中必然会有看客,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或者觉悟不高的学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太少的人达不到交流的目的;第二,分组要遵循“以利带弊,以利促弊,群内竞争”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一组都有高、中、低水平的学生。这种分组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也为班内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第三,团队成员要有活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体特点进行角色转换,也可以由原小组长根据小组内学生的表现推荐新的小组长,由原小组长协助合作学习。这不仅让学生有新鲜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兴趣,也改变了学生在群体中的长期地位,即一部分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一部分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制定有序的合作程序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证。

在课堂上,这种现象经常发生。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会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之后的紊乱。有的群体,几个人同时发表意见,根本不听别人发言,更谈不上合作;有的小组只有两个比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什么都不做;有些群里,你推我搡地等着。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