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预防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成熟之前耐心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来加速孩子的发展。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的故事又会重演。

幼儿园有必要“小学化”吗?「小学化」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幼儿教育研究员刘振民给记者讲了一个著名的“双胞胎”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就是实验对象(代号T)。

出生后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一对实验组(代号C)在出生后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到54周,T练了9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孩子中谁爬楼梯更好?大多数人一定认为练了9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然而,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仅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九周的T爬楼梯的水平要好:C在10秒内爬到特殊五级台阶的顶端,而T需要20秒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还为时过早,孩子还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爬楼梯,这个时间非常合适,孩子准备充分,所以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振民说,这个著名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这个问题。幼儿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适应环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有良好的预期。幼儿期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游戏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而不是坐着听。

“小学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牺牲孩子的快乐发展,造成厌学和挫败感。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教育方面的专家做过类似的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专家们对两所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发展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之一是将学生的成绩按照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并进行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这三个年级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非常相似。以三年级学生为例:对于一般幼儿园的学生来说,每个学期高、中、低三年级学生的比例变化不大,情况比较正常。前两年从未进过幼儿园的小学生比例逐渐减少,而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比例逐渐增加,进入第三学年后趋于稳定,这是正常的。

只有“小学化”严重的幼儿园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成绩差的比例持续增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一比例持续下降。

老师们反映,在幼儿园学过小学课本的学生,到了小学就厌倦了反复学习,有的学生以为自己“聪明”了一点知识,上课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得慢就会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