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
作文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种“变”,包括别人的变和自己的变,只有把文章中的句子、段落、情节变得优美,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作文”无疑是最头疼的功课。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东拼西凑二三百字的作文,干巴巴的,毫无生气。修改作文就更难了。很多同学修改作文时只能找出几个错别字。他们不知道如何改变句子,中心是否清晰,材料是否合理等。有的同学干脆不改,因为不知道缺什么,还缺什么,怎么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意启发和激发修改作文的兴趣。要耐心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正面鼓励为主。在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前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告诉学生修改作文的意义。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改正。批改作文时,教师要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批语尽量清晰、具体、有启发性,适合学生的心理,以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使他们积累“改”的经验,明白“写的是改的”的道理,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学生在根据老师的启发性评语修改自己的文章时,要特别注意,确定改了比不改好。只有多改,他们才能慢慢改,让学生明白不改就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改好一篇文章,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只要学生能改,就一定要改,不管改的暂时对不对,让学生尝到作业成功的喜悦,产生作业成功的新期待,激发作业的动力,从而促进作文和作业修改能力的提高。第二,让学生掌握复习要领,知道怎么改。在教学中,应由易到难,教给学生修改作文方法的要领。(1)明确作文目标。作文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按照作文考试、立意、选材、立意、表达的一般顺序和要求,明确本次练习的具体要求,并让学生抄在笔记本上,供自评互评时参考。(2)设计“案例档案”。提前设计一到两篇问题作文——“案例论文”。根据本次练习的具体要求,师生将逐一进行评估和修改,并以“细批细改”的形式给学生进行书面讲解和演示,渗透具体的修改方法。做好学生“批改”课文的演示,让学生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使用相关的批改符号。(3)在阅读中认真“自纠”。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要求他们反复、认真地逐句阅读初稿,以“改变”阅读中的尴尬和歧义句子,并“调整”阅读前后的无序语序;在阅读中“添加”一些具体内容;在阅读中,“删除”多余的内容,结合写作目标进行初步的自我检查:作文考试题目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层次是否清晰,细节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准确。“自纠”完成后,抄在作文本上。(4)在“自我改造”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思想。相互修改:全班把作品分成四组进行交流和评价。交流:让学生谈论复习的方法和原因。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激发兴趣,提高作文修改能力。相互复习前的分工:每个四人学习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分配复习任务。小组内两名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负责从四个方面(一人负责两项)对作文进行评改,即作文的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明确,并写出修改建议。一个成绩一般、能力一般的学生,会从表达是否准确、细节是否恰当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批改,把好的单词和短语用波浪线找出来,不通顺的不合适的单词和句子用下划线标出。还有一个成绩差,能力弱的同学在小组里选择圈出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看论文是否干净整洁。每个人修改后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写出自己的建议,避免出现个别同学乱修改的情况,因为一切都是“有据可查”的,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小组所有同学的作文全部经过四个同学修改后,再回到自己手里。根据作文后面的修改建议,自己进行修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根据签名和提出建议的人当面交流。这样作文既能保持学生自身的特点,又能融合他人的优点,让大家的作文水平和修改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分工合作,相互改变,会让所有学生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不会因为不会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压力。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思想的同时,可以认真阅读别人的作文,取长补短,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责任感。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老师要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测试,取得进步。这就需要老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自改互改后,还要给予必要的“老师评价”指导,整体把握文章,查漏补缺,写出总评。点评时要大面积表扬和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指出他们明显的不足,选择改得好的文章给大家点评和学习,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学生只有学会如何修改作文,才能全面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