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如何引导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第一,民族团结的理念贯穿教育始终。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一直是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在初等教育中的地位,制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初等教育体系稳步前进。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教育的意见,详细阐述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即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反对民族团结的教育,改造科学世界观,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进入新世纪,教育部门加强了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德育全过程,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牢固的民族团结思想。在小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族群教育宣传活动,使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在小学生心中深深扎根。要继续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进步活动,鼓励小学生多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实现民族和谐进步。

从国家的各项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随着民族团结指导思想的深化和明确,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维护民族团结被设定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从社会角度来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全体公民都应该履行的义务,民族团结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接受能力较弱,需要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改造。民族团结教育水平高,是一般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因此,应重点加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对不同民族学生进行不同的科学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期刊文章的分类查询在期刊库中。

二、配合民族团结教育开设教学课程

小学德育课程是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属于德育的范畴。在其课程安排中,应包括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它的课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年级,高年级和课外活动。每个阶段安排10课时,在课堂上组织班会、歌舞表演、民族知识讲座等活动,达到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课后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让他们了解祖国的统一与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当前的生活,投身于维护民族团结。所有民族教育课程都与小学的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要选派思想先进的教师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学校也要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继续教育。教学中的教材也需要严格把关,使用和推广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进步书籍。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而不是一蹴而就,从试点开始,逐步深化教学层次,扩大教学区域,最终推广到全国的小学教学。整个晋升过程曲折,但未来前景光明。通过探索、尝试、总结和完善,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稳步实施,这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方向。目前,各地民族团结教育发展不平衡。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显现出来,而中部地区才刚刚起步,欠发达地区甚至还没有起步。有些地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许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还存在模糊地带。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小学民族团结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推动我国各地区、各学校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各地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质量。

第三,促进民族团结教学的普及

在国家整体利益下,推进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随着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紧迫性,并将其纳入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结合国家标准和地区实际,制定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指南,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积极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普及进程。小学教师要找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课程的最佳实施方法,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提高学习能力,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政策。民族团结教育要与德、智、体、美、劳教育相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群体中去。

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普及率逐渐提高,很多学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政策、教育都有切身感受。借助有利条件,对民族团结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和全面梳理,将所有关键要素融入民族团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