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民生活。
工作30年,离开家乡近40年。小时候农场生活的很多场景已经慢慢忘记了。参加工作后,也经历了一段“农民”生活,至今记忆犹新。
我在一个小镇边缘的小学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那所学校是某企业的子弟学校。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很少接触外面的人。我们每天在这个校园里过着“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学校设施很简陋,没有单一的食堂。每个单身老师在宿舍一天做三顿饭。校园西南角有一大片空地,学校动员师生开辟菜地。因为靠近河边,学校用水方便。校园里有个水龙头,是我记忆中从未有过的长流水。当时学校里有个规定,哪个老师要种菜,学校就给老师一块地,老师有一块地,他就可以自力更生,在自己的地里种瓜菜,开始过春种秋收的“农民”生活。
在学校的第一年,我看到老师们除了上课,还在自己的领域里忙碌,挺有意义的。我也向校长申请了一小块25平米左右的地,但当时是8月底,错过了春天的播种季节。我每天都在老教师和他们家人的指导下抓紧时间把整个地块翻过来,然后我每天都用水桶把水浇在地上。然后我就天天跟着老教师们看他们种菜,学习种菜的技术。我记得有一个负责后勤的徐师傅,很会种菜,很热情。他的地块也很大,把其他老师不愿意种的地都收起来自己种。在我的记忆中,徐师傅除了上班,每天都戴着草帽在田里鞠躬,所以也收获了不少蔬菜。徐师傅的媳妇除了在家吃,还带着去菜市场卖补贴家用。因为徐师傅家孩子多,靠徐师傅微薄的工资,家里负担还是很重的。
第二年春天,我在徐师傅的言传身教中基本掌握了种菜的技术要领。徐师傅还说,除了种点大葱、白菜、萝卜、油菜,青笋、豆角在这里长得特别好,也很好伺候。徐师傅还给了我一些蔬菜种子,有大葱白菜,青笋豆角。在前后,我在徐师傅的指点下翻了这一小块地。徐师傅地里用的肥料是从学校的旱厕里挖出来的,然后倒在地边上。也是正宗的农家肥。热心的徐师傅让我在他的堆肥堆上挖点肥料然后教我用手撒在地里,然后又指示我把地翻一遍,再浇一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下课后,我看到徐师傅也在地里忙碌着。我赶紧从宿舍拿来蔬菜种子,让徐师傅指导我播种。徐师傅在自己的地里干完活,到我的地里手把手教我如何播种。先在地里挖几条又长又浅的沟,然后在几条沟里撒上大葱的种子,再在几条沟里撒上大白菜的种子。然后盖上土。青笋和豆角的播种比较复杂。徐师傅指示我用小铲子在地里铲出一个约1.5厘米的小洞,然后扔进去两三颗菜种,再用土压实,然后依次往下,直到我的小地里种满了绿竹笋、豆子等菜种。
种下蔬菜种子后,我开始等待蔬菜种子发芽破土而出。每天下课,我都会去自己的地里看一看。大约一周后的一天,一场珍贵的春雨刚过。我发现一个豆粒大小,圆圆的花苞从地里冒出来,小脑袋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然后地里长出了越来越多的菜苗,从一开始的零星绿色变成了地里的绿色。从小的菜苗到越来越大的叶子。菜苗长大了,徐师傅教我怎么分辨哪些是菜苗,哪些是杂草。下班后我借了徐师傅的锄头,在徐师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清除了田里的杂草。菜苗长到大概手掌高的时候,徐师傅提醒我,该浇地了。然后我提着水桶,一个个取水,用马勺舀水,一点一点倒进菜苗里。我记得有段时间是5月底,快一个月没下雨了?烈日下,菜苗的小脑袋一个个耷拉下来。我每天放学都在烈日下忙着给地里的菜苗浇水,也体会到了“每天中午除草,汗流浃背下土”的辛苦意境。
豆子长得很快,徐老师带我去找了些竹竿。在每棵豆苗前面插一根竹竿,然后用细绳把豆苗绑在竹竿上,让豆苗沿着竹竿往上爬,然后开花,再长出豆子。
最早收获的是大葱和大白菜。一个月后,地里的大葱就可以收割了。每天下了课,就去地里掐点葱苗,回去煎两个鸡蛋,或者拌点豆腐和葱。绿色新鲜蔬菜做成的美味,劳动的喜悦伴随着收获的喜悦,给小学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惊喜和色彩。半个月后,地里的大白菜收获了,我的一日三餐又添新花样。记得六月底的时候,地里的青笋有手腕那么大。每天中午和晚上,我从地里拔两根青笋,回宿舍剥了皮。我在餐桌上吃了绿竹笋炒肉和绿竹笋木耳。每天地里都有收获,每天我也变着花样用收获的新鲜蔬菜做各种食物。我们单身教师在田间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起上课,一起锻炼,一起在田间种菜,一起过着教师和“农民”的生活。这里生活条件简陋,但是大家在一起很开心。早晚在校园里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简单却很充实。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就像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离开那所小学快三十年了。今天,我们每天吃着从超市买来的反季节蔬菜,怀念着自己种在地里吃不到化肥农药的蔬菜。这才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清香的味道令人难忘。今天,我们住的是有暖气、有电梯的房子,但我们常常会想起小时候简陋的土坯房里的一盏小灶。一群意气风发的小男孩在谈吉他,唱着歌,指点江山,畅想未来。现在我们都结婚了,也离开了那个小学,各奔东西了。现在,当年的兄弟姐妹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也都事业有成,家庭生活幸福。今天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叫“也斯三中大院”,在这里可以晒晒自己的生活、事业、家庭,交流一下半年后的生活感受。只要有人有事,能从世界各地赶来的人都会聚在一起。还记得徐师傅和徐师兄,他们教我种菜。如果他快八十岁了,他会有很多孙子,对吗?还记得王校长,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辈,对年轻老师特别体贴关怀。作为一个困难企业的子弟学校,学校里条件很简陋,但校长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改善单身老师的生活条件,给每位单身老师买液化气灶。王校长也是十年前因病去世的。我祝愿他在天堂一切顺利,不再生病。我们冶金四中三中出来的老师,现在大多都500多岁了。孩子们继承了父母乐于助人、互助合作的高尚品质,继承了父母忍辱负重、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有成。祝我们四冶三中的老师和家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健康平安幸福的生活,孩子也能好好学习,不断进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