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根据学习时段和年级合理安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掌握教材中综合学习的安排体系。
纵观人民教育出版社使用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不难发现,所有的教材都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只是它们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时间、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如第一学习期“每组都有但不标注,与语文实践活动没有明确区分”,呈现方式为文后建议,在中华园“展示平台”交流。内容包括“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用口头或图形表达自己的观察;热情参与校园和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形表达你的想法和观点。“第二期:一学期两次。安排在精读课文后面,在中华园的“展台”里交流。内容既有学科内的,如“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也有跨学科的,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保护绿色家园”、“走进自然”。第三期:每学期两次,一“大”一“小”,一组集中安排,以活动建议为主,阅读材料为辅。第三期除了安排以课后为主的综合学习外,每张专辑都出现了一整组的集中综合学习。比如五年级上册的《漫游汉字王国》,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六年级上册的《敲诗的大门》,六年级下册的《难忘的小学生活》。
2.为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安排。在低年级阶段,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识字量,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学会阅读,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记忆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素养的提高,活动方式也要不断变化,为中高年级的练习打好基础。其次,“画一幅画,说一说”等活动和课本剧的表演可以起到多种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到了中学,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让他们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听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读、说、写”和“听、说、写”就非常必要了。这些活动的中心是手、嘴和笔。能够主动说和写,是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最高学习境界。高年级学生应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通过交流和参观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对当前热点问题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对抗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依托教材,将丰富的生活资源与教材相结合。
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解决语文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学校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要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将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在综合汉语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改变“唯语文”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找到综合汉语学习的“结合点”,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各学科知识解决综合汉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一组课文安排了一个专门的综合学习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学生可以先进行一个小调查,收集动物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信息。然后借此机会开展一系列关于动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动物冬季知识竞赛、动物轶事交流会、编人与动物的童话等。对于这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非常高。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和调查等多种形式寻找信息,并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交流报告。在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津津有味地讲着有趣的故事,从头到尾地写着故事,画着说唱跳着舞,热烈地交流着。学生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在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得到了真正的综合运用。
再比如语文第三册《中国园林一》,这是一个关于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有秋游,教师节礼物,诗歌积累等等。正好道德与生活里也有一课叫美丽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里有一个叫秋天的乐趣的内容。为什么不把它们结合起来呢?于是,我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去感受秋天浓浓的气息。收集各种树叶和种子,并对收集的物品进行分类;语文课上,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结合美文,讲给大家听,用漂亮的树叶贴纸作为教师节礼物。美术课上,学生们和秋天一起玩耍,用树叶、花朵和种子贴图画,画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体装饰黑板...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审美能力、绘画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加强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放手”,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融合,发挥特长。
2.多渠道拓展语文综合实践学习的内容。
现在,学生有广泛的渠道获取信息。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技术,可以将各种语文资源与现有的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在教学中,要围绕语文教材,把握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查阅课文、网上搜索等拓展性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语文第五册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时,结合品德与社会、美术等学科,组织了一次“赞美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用画笔和相机,用明亮的眼睛记录下了学校的每一处美景,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老师,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的辉煌。语文课上,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发现,配上优美的文字,和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赞美自己热爱的小学,表达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品德与生活课上,同学们做了校史报,为学校的光辉历史感到骄傲。美术课上,同学们用画笔画了一个“美丽的校园”,也用自己的想象力画了一个“未来的校园”,配以精美的设计说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对学校深深的爱。这样的活动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修订和扩充教材,拓宽学生语文综合实践学习的视野。
课改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传统的一篇篇“课文”的形式,而是一组组课文的形式。一组文本有一个主题。按照这种安排,语文综合活动的内容可以紧紧围绕一组课文的主题展开,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
比如,语文六册第五组安排了一组以“爱”为主题的课文,我们在学习这组课文的过程中开展了“爸爸妈妈,我爱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内容:向亲戚邻居了解爸爸妈妈是如何爱你的;根据课文写一篇《爸爸妈妈的账单》;给爸爸妈妈做一张感恩节贺卡;请最近过生日的家长将综合活动结果报学校庆祝生日。这些活动有的是原本安排在本单元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有的是结合教材延伸出来的。这两个方面与教材密切相关,体现了活动的层次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然后通过“向亲戚邻居学习”、“模仿爸爸妈妈的账单”等活动深刻感受父母的爱,最后通过“为父母制作感恩卡”、“为父母过生日”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表达对父母的爱。这样,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爱得到了融合和促进,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实现了教师“教”学课文、阐述课文和培养学生“学”学课文、理解课文、提高能力的有机结合。
(2)关注生活,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
1.课堂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语文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
陶老先生认为,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局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就是我们的学校,整个生活就是我们的课程”。的确,生活是中国人的“活水之源”。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必然会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活动要紧扣“我们身边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比如针对兰州的快速发展,我指导学生在美丽的兰州开展了一次我的家的综合学习活动,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旅游风光、名优产品,写调查报告,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他们可以利用画画、制作电子小报、当导游、当记者、开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次综合学习活动彻底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展示,既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整理材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发芽,在“大课堂”中开花结果。
比如我在教《打开大自然的绿色课本》的时候,首先安排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把看到的风景拍下来,同时也收集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和描写大自然的诗词。在课堂上,学生们展示他们在课前拍摄或收集的图片,介绍图片所描绘的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有的还朗诵赞美自然的儿歌。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观察自然的兴趣。事实证明,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让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回归综合生活本身。
“生活是学校,社会是课堂”。我校开展了“谈晋城兰州”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兰州的变化,从而认识家乡、感受家乡、热爱家乡,弘扬“江河溪流、九波折、创新创业、和谐进步”的兰州精神。同时可以在生活中体验中国人的底蕴,培养敏锐的认知、独到的理解和丰富的情感力量。让学生分组调查他们家乡的人们是如何努力致富的,并收集相关的小故事。同时,他们还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商场进行调查、采访,最后整理成语言文字在全班交流。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大胆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我为兰州骄傲,应该为之努力!我们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回归真实情境,回归综合生活本身,打破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藩篱,丰富精神体验,使语文焕发生命的光彩,使语文综合实践回归人类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实行多元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激励。
1,采用“自我参照”的标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情绪、态度、兴趣等隐性因素,可以设置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表,加强对评价的感性认识,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老师或家长可以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语言说明学生的活动有哪些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经验。
2.注意增强评价的多样性和民主性。
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快乐,提高综合学习的有效性。评价应该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而不是着眼于学习的结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量化表现指标,更要关注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积极性、探索主动性、科学方法等方面如何,从而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览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估与对小组中个人的评估相结合。有老师评价,有家长评价,有社会评价。评价方案也应该多样化。比如,我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自然”时,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案:a .最佳作品评价方案:学生在实践活动课上把自己的最佳作品交给老师,老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可以和老师协商,暂时不记成绩。学生可以在更充分的准备后再次参与评估。b、发言评价方案:采取发言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谈谈参加本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的体会,围绕“我哪里提高了”、“我希望在哪里得到老师的帮助”、“我喜欢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什么”进行口头陈述,让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做出合理的评价。c评价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评价学生的水平。只有采用多渠道评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通过鼓励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语文综合实践中,作为教师要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探索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让综合实践真正多元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让语文综合素质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