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微课与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合
首先,利用建构主义的方法形成微课。微课不是指为“微学习”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建构主义为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而开发的实际教学内容(管仲,2011)。[3]虽然微课的早期提出者并不是从微观学习的角度提出的,但人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实践了微课的微观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直到泛在学习的出现,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扩展到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或两者兼有,使学习成为一种持续的全景学习概念(朱志婷等,2008)。[4]
根据戴维·彭罗斯2008年秋提出的微课建设,有五个步骤:首先,列出核心概念;二是提供背景知识;三是录制制作1 ~ 3分钟教学视频节目;四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课后任务设计;第五,上传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到课程管理系统。[3]虽然大卫·彭罗斯本人没有直接提到微课是由建构主义形成的,但其围绕“抛锚式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已经隐含了这种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第二,微型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组成部分。微课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也可以是其他媒体形式的微内容,如文字、音频、动画、软件等。从微课的发展历程来看,类似于90年代传入我国的“学习对象”概念,但不同的是,目前出现的微课概念大多是由一个视频文件组成的,侧重于教授一个“知识点”(包括概念、知识、问题等。),而且它强调媒体“视频”的应用多于学习对象,这是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初的实验中,微课只是一种微视频课件,重点解决传统教材从静态文本向动态资源转变的问题,解决传统教学视频粒度过大的问题。然而,在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的影响下,微课的含义开始延伸。不再局限于讲授、问答、演示、练习、反馈等“知识点”的讲授,而将覆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包含了教学(学习)目标、内容、资源、活动和评价等必要的课程要素,是基于课堂教学或在线教育应用的整合。因此,微课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工具和资源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成分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