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的爱与教育阅读体验

当我们开悟的时候,要马上记录下来,写一段经历,这样才能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校教师爱与教育读书心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老师的爱与教育阅读体验精选1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可以创造新的奇迹!爱可以创造教育的辉煌!

我最近读了李镇西的《爱与教育》。我觉得我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惊”!

托尔斯泰说:“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经常被别人关心和照顾,我们就可以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和照顾别人”,“我们应该扩大自己内心的爱”。所以,作为老师,一定不能让我们的爱打折扣,在学生最需要关心和爱的时候,充分展现我们的爱和善良。“还桃报李”不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语吗?相信同学们也会用同样的爱和善良来回报这个世界。

《爱与教育》这本书不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它不是坐在书房里的神秘想法。这不是在讲台上大声布道。是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透的文字,是被泪水和欢笑浸染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话:“爱”、“良知”、“思考”、“责任”、“担忧”...

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笔:没有屠龙的神秘,没有灵动的文笔,没有油腔滑调的高调,没有切割的痕迹……这就是我熟悉的文笔:简单中充满了光彩,流畅中充满了忧虑,严谨中充满了思想,舒展中充满了智慧……这样的文笔是生命之树上最大的果实,是修行之枝上最美丽的花朵!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做书上写的事情是不容易的。(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估计也不算太悲观。而时至今日,爱已经成为教师的稀缺元素。)而做这一行,更难得的是有着丰富的理论素养,能够以高度的自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爱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觉得应该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梦,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思考去读。时刻审视自己,审视自己与镇西师范的差距,才能走出浅薄、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觉很多,很难一一提及。在这里,我选择两个印象最深的故事,加上一些思考,算是给自己一份沉重而可耻的答卷。

学校老师的爱与教育阅读体验精选2假期里,我拿起《爱与教育》这本书,认真研究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李镇西老师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了他有多爱他的学生,学生有多爱他。真的很感人。

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教师的奉献精神,超越了普通父母对孩子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这是一般老师很难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仅是对优秀学生,也是对差生。特别是我在书上看到他从来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的时候送生日礼物。课间与学生频繁活动;放学后或假期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于班里的尖子生、中等生、差生,我们坚持按号轮流去他们家拜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写道:“做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没有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良好媒介。爱学生,就要善于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一生中最重要的集中学习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阶段,有各种需求和发展,充满活力和潜力。这个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超出这个阶段,延伸到生活中。因此,教师需要热爱学生,理解童年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善于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如果一种教育没能触动人的灵魂,唤起人的声音,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爱情、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特别向往和珍惜老师的关怀,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一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热爱学生,让我们一起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见解,一个发现!以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爱赢得爱,用爱化解很多矛盾。爱身边的人,无疑是在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和关心别人。尤其是我们当老师的,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人格尚未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养。我们给他们的爱,一定会影响他们以后对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我在书上看到几句话:“不会宽容别人的人,也不会宽容自己;不爱别人的人也不会爱你!”永远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得到的爱也就越多。

学校教师爱与教育阅读体验精选3。看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与教育》,我被他的爱震撼了;我被他对教育的全心投入震惊了。被他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所震撼;我为他教的学生感到骄傲,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要善于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朋友的爱;爱和童心是我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也非常赞同这个说法。不爱学生,怎么教育好学生?如果没有爱和童心,怎么和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说爱和童心是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很恰当。

李老师说:“老师们应该对那些极度无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情感。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能让他们回归健康、快乐、自信、进步,那是多好的教育啊!”是的,爱是我们的语言。当我们与学生相处时,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你会

浓浓的爱意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做的不够。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因为我有两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每个班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经常这个班去这个班,下一个班去另一个班。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和交谈,所以学生对我也不是特别亲近和理解。其实我很爱他们。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为他们的失败感到悲伤。但是作为老师,我总是下意识的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这可能太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事实上,“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看得比学生‘优越’。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如果你有一份爱,真心付出,孩子也会真心喜欢你。爱还表现在对学生的赞美和包容,对孩子的成功的尊重,哪怕只有一点点成绩,也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上甜甜的笑容令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相互交融,也教育他们继续争取更好的成绩;当他们犯错的时候,要细心的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教他们是因为爱他们。这种爱是不需要言语表达的,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所以下次会注意类似的错误。因为爱,让孩子努力奋斗,改正错误,他们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更容易接受!换句话说,我们不仅需要一颗爱人的心,更需要一份睿智的爱!

在我的假期里,我完整地阅读了李镇西的教育书籍《爱与教育》,它感动了无数人。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我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惊”。李老师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了他有多爱他的学生,学生有多爱他,真的很感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你的整个心都交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与教育笔记1》后,那些感人而生动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我。我非常尊敬他。

在《笔记1》中,我佩服李老师的童心,更为李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所震撼!一本书,一张贺卡,几个真诚的祝愿,一场学生的生日聚会,一场与学生的篝火晚会,还有时刻关注着高考失利的学生宁伟……感动了学生,也体现了高尚的师德风范。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替学生还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春天种下一粒谷子,秋天收获一万粒种子。“而李老师总是在收获!老师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那一刻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吗?你说的享受教育是什么意思?这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老师真的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受益,提升自己,他就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快乐!李老师真是一个快乐的人!

书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李镇西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思考过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读到李先生的教育时,是“每个走出他手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深感震惊。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经深深融入了李老师的血液,成为了他的教育追求。因此,他不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甚至在学生离校后也关心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失利的学生写信——“世界就像一片茂密的森林:有高大的树木、茂盛的灌木、参天的巨树、蜿蜒的藤蔓、鲜艳的花朵和碧绿的草地...但它们都在阳光下显示出活力。”他把学生比作“容器”,我们要在这个容器里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育。让你的学生快乐地度过一生——多么博大的胸怀和爱心!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故事。万童是书中后进生的典型形象。在李老师写给他的近五十页的教育笔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后进生的转化是多么的不易,也看到了一个老师的爱和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甚至常常会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的老师大多是有爱心的,但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耐心和毅力是稀缺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感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反思自己:如果万童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大的耐心去对待万童这样的学生,以及他身上这些不可预知的重复?丢人!我觉得我做不到。我会难过,会怨恨,会绝望,会无助。我会搬出孔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安慰自己,我会理直气壮地把万童从脑子里清除出去,因为教育不是一切...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创造一个感人的场景并不难,但是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很难像李镇西对待万童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万童身上,我们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我也看到了一个老师的爱,耐心和自信。万通的每一个变化,无论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万通身上体现的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的坚持,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与教育》一书中说,“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极度无爱的学生。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能给他们健康、快乐、自信、进步,那是多好的教育啊!”是的,“爱”只是一个词,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真诚的奉献。

爱和教育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知道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教育学生,也深深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第二,善意和真诚。看完这本书,我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念念不忘李老师的警句,认真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教师爱与教育阅读体验精选5。在学校里,尖子生是老师的最爱,是中下生的榜样。老师喜欢尖子生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学习努力,成绩好。但是,即使是天生的“美玉”,也需要教育者无微不至的呵护才能成材。在《李镇西老师谈教育》的第四部分,我读到了一个我忽略了的问题——优等生的培养。总觉得老师花在后进生身上的时间太多,有时候真的不值得。如果我们把补考的时间花在训练上,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一方面为后进生减轻负担,另一方面为尖子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尖子生的培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尖子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前几名,长期习惯于老师的表扬,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比较自负,容易虚荣,在与其他尖子生的竞争中也容易心胸狭窄或者嫉妒,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些,给尖子生一些正确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尖子生自尊心很强,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老师讲什么他都懂。因此,他们不容易接受外界的建议和批评,有强烈的排他性和自我管理的愿望。有时候,他们越是干涉,越是说教,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所以,最好是让他们“内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改正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主动弃旧建新的动力。与优等生交谈,不断给他们暗示,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我的新班级,有一个尖子生-李,他很难管理。虽然她是个女孩,但她像个男孩。早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从和班主任的谈话中了解到,这个学生的能力特别强。如果她用得好,一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但是如果她没有正确地扮演她的角色,她就会成为班上的消极分子。开学第二天,我和她促膝谈心,向她转达了老师的一些赞美,同时向她暗示,希望她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做老师的小助手,配合老师的英语科目管理。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任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也很负责任地完成了任务。但我知道她任何时候都控制不了自己,我也要经常和她说话。

我觉得对于尖子生,老师应该做到几个字:“放下”。这个“放下”不是放纵,而是放下。他们往往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很快就接受了课本知识,从而有充足的空间、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对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很有帮助。“引子”,这个“引子”就是引导,老师要利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对尖子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如何与系里老师相处,如何与其他尖子生相处,如何在班里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发挥自己学习成绩优秀的优势,帮助后进生,等等。临近毕业,感觉尖子生思想浮躁。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免走上不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