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同一个学习目标而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策略,是与“个别化学习”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同一任务的一种合作学习模式。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及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戚姬

这种形式是:设计合作内容和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

小组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什么

什么样的小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是老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否则学生会很盲目,无法有效合作。另外,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不要设计太难或不易操作的活动。最好能根据根据地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易操作、有趣的活动,兼顾全体学生的水平,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进步。

分组坐,分工明确。

当我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我主要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即4

根据成绩、能力、男女比例、性格的差异,将至少5名学生分组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并根据小组中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分工,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声控员、检查员等。

小组活动,交流反馈

在课堂上,老师先提出合作的任务,学生合作前要明确合作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然后给学生留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构思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分组交流。学生充分交流后,每组选出一到两个最佳方案,由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每组的方案,其他同学适当补充。在学生合作期间,老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些学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有各种各样的设计。有些设计很精致,有些设计特别有创意...当然,有些设计也很不理想,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分析和美学中选择方案。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

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还有个别评价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一方面引导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另一方面,评价小组活动,比如哪个小组最团结协作,哪个小组最有创新精神,哪个小组最守纪律。小组成员的表现也要分阶段评价,主要从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1和“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障碍,导致合作无法进行。这时候需要老师及时送过来

现在,正是时候,正是时机,让群体合作得以延续。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对活动过程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安排,使小组合作活动过程生动有序。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教师适应能力的挑战。

2.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个体的合作需求,当学生解决某个数学问题时。

只有当障碍令人困惑时,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和有效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自主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有些班级为了追求合作的氛围,往往在提出问题情境后,马上宣布“让我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片刻。导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计划,很可能导致要么是小组尖子生,要么是讨论流于形式,从而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

3.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思考。

倾听不仅是获取和提炼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教师及时提醒学生。

要带着问题去听,边听边思考,特别注意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想法、方法,从而在交流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问题。

4,表面的兴奋不应该是合作学习的目标。

因为问题的模糊性或难度,每个小组都会出现不同的情景:有的小组特别安静,而每个小组

成员们沉默不语,既不讨论也不分析也不计算,只是等待老师宣布讨论结束或出示问题结论;有的小组讨论变成了个别同学的意见,有的同学在附和别人;小组成员或坐或站,各执一词,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本没有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种合作讨论看似很热闹,实际效果却很牵强。本质上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

不是基于个人表现,而是基于团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整体表现。

就是把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促进群体内部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