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教案设计

数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下是我收集的高一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供大家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判断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初步应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3.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含义,并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正数和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含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和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准确地举出意义相反的量的典型例子,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两个例子来介绍:温度和海拔。比0℃高5℃,比0℃低5℃,和-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为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为-155米。从这两个例子可以很自然的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加上?-?符号的个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一个中性数,表示测量?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没有出现在课本上?一个意义相反的量?的概念。这是为了避免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介绍正负数开始,揭示正负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需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该是不重不漏,即每个数必须属于某个类别,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

二,教学建议

本课在小学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意义相反的量引入负数。从内容上来说,负数比非负数更抽象,更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要尽可能注意小学和中学的衔接,这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比如在解释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有理数和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就容易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定义有理数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了解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及其相互关系。把正负数都统一为有理数,就可以逐步建立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第三,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用?+?符号的数字是正数,用?-?符号的数字是负数。

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从自然数扩大到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比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比如?-5,-4,-2,1,3,5?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的数的细分有五种: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在研究问题时,有理数通常分为正数、0、负数三种进行讨论。

4.一般正数和0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称为非正数,正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第四,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1)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和负分统称为分数。

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含整数的分数。

3)注意概念中用的是什么?集体?这个词,它还有表示吗?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吗?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回避了分数是否包含整数的问题,即使整数包含在分数范围内,说?集体?还是不错的,但是用后一种说法不太合适。

4)分数和小数的区别:

分数(约化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但不是所有的小数都能表示分量的个数。

5)到目前为止,学到的数字(除了?)都是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