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闵姓名人。

闵学胜(1914-2003),湖北省红安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 * *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11团政治指导员、连长、参谋,31军73师279团司令部侦察股股长。参加了湖北、麻城、忻州、独山、皖西马步等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反“围剿”,等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营长兼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386旅18团团长,河南军区伊洛师师长,新四军5师3旅旅长,参加过神头岭、向塘铺、百他随部队开辟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和豫西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任济南军区参谋长,冀鲁豫军区独立3旅旅长,陕南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51师师长。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河战役,向西南和中原进军,并率领部队在豫陕边界南部的五里川和耿家河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在历次战斗中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建国后,历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员、西南铁路第二建设局副局长、某工程师长。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部副主任兼铁道兵指挥所第一副指挥长,组织指挥部队修铁路。回国后历任铁道兵后勤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顾问,坚持高标准,加强部队全面建设。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198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奖章。2003年3月2日,12在武汉因病去世,享年89岁。闵洪友(1913-1985)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红卫兵,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调入中国* * *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73师218团连长、营长、团长。参加过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6旅旅长,八路军总政治部扩大队队长,冀中军区营长、团长。参加过百团大战。1940领兵在河北定县炸毁一辆日军火车,受到八路军总部表彰。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3旅17团团长,是一位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许光达第3旅团长。清涧战役,36团苦战三天三夜,未能突破一个叫“倒垂柳”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有直接通往清涧城的交通壕,是第三纵的理想突破口。许光达下定决心重新组织攻城部队。过去17团在高家堡战役和乌泥铺战役中表现优异。此时,17团已经按计划完成了攻占外围据点的任务。许光达立即命令17团增援。考虑到正面进攻不得力,闵洪友领兵从侧翼突袭,拿下了“倒垂柳”。总攻开始后,许光达来到闵洪友所在的团指挥所。闵洪友实在不敢让许光达留在团指挥所,因为在高家堡战役中,许光达也曾来到闵洪友的团指挥所,在一堵高墙的豁口里用望远镜观察敌情。许光达刚放下望远镜离开,警卫员就站了过去。一颗流弹击中了警卫,他们当场死亡。闵鸿友说,许光达生气了:“我挡你的道了!你指挥你,我看热闹不行吗?”“你们的头号领导在这里,我的头没有说话的地方。要么你亲自指挥,要么你离开这里,由你决定!”闵洪友边说边摘下手枪,发给许光达。许光达不得不离开闵洪友所在的团指挥所。闵洪友后来升任晋绥军区第三旅副准将、第一野战军第三军第九师副师长。

建国后,1952军校毕业,任3军9师师长。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1军7师师长。回国后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生产者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

1955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 65438+于2月29日逝世,享年72岁。闵丹桂(1890-1933),女,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家里穷,父亲早逝,从小就跟着母亲乞讨。1927,加入中国* * *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春,进入曹、许创办的平民夜校,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担任宣传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65438年6月至0927年9月任紫云区国防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165438+10月,组织救援队、担架队参加“黄麻起义”攻打县城。1929年冬,任紫云区委委员、三乡苏维埃政府妇女主任。年底,1931当选为红安中央县苏维埃主席和县革命法庭主席。为发展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立基层政权和妇女儿童革命组织,扩大红军,做了大量工作。1932 1月,中央* * *鄂豫皖省委成立,并选举为省委委员。1932年6月,国民党对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实行不人道的“三光”政策。在极其危险的条件下,我们仍然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打击反动势力,坚持不懈地工作。1933年9月,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时年43岁。

建国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闵丹桂(1890-1932),女,河南省新县人。3月参加革命1926。1927年加入中国* * *生产党,是中国新县城早期* * *党员之一。

1927年3月,与数千名农会会员一起,抓获建昌河大恶霸,展开了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65438年至0929年任湖北省红安县紫云区三乡(今剑河县)苏维埃主席。后来,他成了黄安县政府的县长。努力工作,忠于革命,赢得民心。1932年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时,国民党对苏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红军留下的12伤员,冒着生命危险,被精心安排在百姓家中。1932年7月,在建昌河从事联络工作时被敌人抓获。遭受了各种酷刑,仍然痛骂敌人,大义凛然。最后被残忍杀害,享年42岁。闵乐山(1909-1937 . 3 . 15),别名闵董楠、闵碧波,四川内江县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守寡,靠纺纱织布为生。1926,周芬介绍他加入中国* * *生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我十几岁的时候,在家乡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1922在杨家场上小学。

大革命时期,1924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共青团干部训练班”学习,接受马列主义教育。1926在内江县中学读书时,参加了地下党外围组织的“警戒青年谈”。参加李、等人在内江组织的国民党左派组织。因活动频繁,身份暴露,转入泸州川南师范学校就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被中国地下党组织点名,到自流井特区工作,在工人中从事工人运动活动。后来又回到杨家场当支部委员,教书,做农业运输工作。1929年,在内江县委的领导下,在杨家、十字等地组织农民抗粮抗捐。1930年8月,县委机关被敌人破坏后,与周治中、周振华等人赴渝沪。“九一八事变”后,作为爱国青年加入上海志愿军。在蔡廷锴的领导下,参与组织“上海青年志愿誓死抗日救亡团”,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8月随蒙古骑兵第一支队出征热河,到达抗日前线后,被分配到辽吉黑人民抗日救国会开鲁办事处任参谋。1933年2月,日军入侵热河,他们随抗日救亡协会经蒙古前往北平,后又随救国团主席黄振东前往上海,继续宣传抗日主张。同年冬,赴南京进军校,坚持革命斗争。1934年8月26日在南京黄泥岗被汉奸出卖逮捕。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的时候,我不屈不挠,继续和敌人斗争。犯“危害人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5月21,1935被押解到伪军政中央军事监狱。在监狱的三年里,我崩溃了。

1937年3月15,在狱中被折磨致死,享年28岁。闵德厚(1903-1934.5438+00.13)四川省高县人。少年时期在城关小学读书。1925,加入中国* * *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22考入成都省立第一中学。此时“五四”运动正席卷全国,省一中出现了争取教育经费独立和教师选拔的运动,吓坏了反动当局,下令解散全体师生。被迫转到省立叙利亚中学。在学生潮的影响下,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革命时期,1924毕业后,积极宣传反对封建主义和旧礼教对妇女的束缚。1925在南光袜厂工作,参加革命活动。1927蒋介石反叛革命,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大屠杀。在宜宾,反动派还逮捕了* * *生产者和革命群众。在宜宾济川船务公司工作的他,铤而走险,试图营救* * *籍党员肖桐华,结果被捕入狱。不久,经罗介绍,他第二次加入了中国* * *生产党(因为去上海时没有组织手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经上海党组织介绍,回到家乡在亲友中传播马列主义。1930年初,以在重庆巴蜀日报社印刷厂当排字工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任印刷厂地下党支部书记。1931年夏,任江坝中央县委宣传部长。在8月1932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江坝中央县委大部分领导因汉奸背叛而被捕牺牲。他还被汉奸追杀,处境非常危险。不久,组织上把他从重庆调过来,送到成都工作,继续从事工人运动。不幸的是,他因为参加一个纪念活动而被捕入狱。被拘留了一年后,因为没有证据被释放。1933年夏,四川省任南充中心县委书记,决定将领导机关由南充转移到蓬溪,组建新的中心县委。10年10月24日,他在主持党的工作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被捕。经过蓬溪、南充,被带到三台县关押。在狱中,他严守党的秘密,与反动派决一死战。

1934 10六月13,壮烈牺牲于三台县牛头山脚下,享年31。闵乃本(1935.8.9-)江苏如皋县人。世代生于书香门第。1959参加工作。1995加入九三学社。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东北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理事会副主席。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

解放战争时期,65438年至0947年就读于南通静茹中学,受到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刘九山的科学启蒙。初中毕业后就读于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现上海理工大学)。

建国后,1955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1959毕业后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物理学科组组长、国家教委科技委物理学科组组长。曾赴日本东北大学任客座教授,并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65438-0987,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人工晶体联合研发中心主任。1990年应邀担任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微重力与材料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以来,历任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委科技委副主任、国家教委微结构科学技术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工晶体研发中心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1997年底,在九三学社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晶体生长、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学超晶格等。国家攀登计划、国家973计划“光电功能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1995获全国优秀教师,1997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其著作《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1982)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9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