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大院

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走进安康的小北街,树木斑驳,静谧无声。走着走着,有一栋屋顶高耸的老房子。前门牌匾上写着:顾故居。

老房子青砖灰瓦,石墩木柱。虽然没有雕梁画栋,但也是古色古香。走进大门,穿过前厅,就能看到高高的天井,四周高,中间低,四周有一条环形的沟渠,直通下水道。每当下雨时,雨水从天而降,汇集于内而流下,意为“四水来堂”。这种建筑格式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样。一般房子都是外排水,而这个房子是内排水,意思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可见当初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爬上天井上方吱吱作响的木楼梯,你会发现拐角处的建筑。在走廊里走来走去就像做梦一样。从远处可以看到朱红色的木柱、朱红色的栏杆和扶手,呈现出蓝天和白云。

老房子里的对联也挺有意思的。“前庭建于民国初年,当初后院满清未定。”“据秦巴说,村镇广采山货,汉水通海致富于兴安古城。”这两副对联似乎在向看客们讲述这座老房子及其主人的繁华。

根据安康古氏宗室的记载,他们是古的后裔。

晚明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远在江南。他的后人是怎么来到安康,建在顾家大院里,也引起了当时安康人的关注?

1645年清兵渡江后,顾和许多文人一样,不与清政府合作,于1662年游历陕西、陕西。从此,我一辈子都没有踏上江南的土地。晚年,顾在陕西华阴买了50亩地,在那里开荒生活。

?1870左右,是动荡的时候。中国处于战争状态,遭受了多年的饥荒。陕西渭南没有收成,顾有一个小男孩在逃难的部队中来到安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当时大北街徐家兴栈的“广益隆”当学徒。当时大北街名为金童街,北面靠近水旱码头,商船在水上穿梭。金童街的商业、商店和餐饮服务都很繁荣。纪悠茶馆、马家羊肉馆、宜兴、小天堂、新民村、又一村饭店、和兴隆饭店、银柜、赵云峰厚酒坊,各行各业都很有名。(据周邦基《行走在安康老城》)

当时做山货生意的人很多,“广益隆”是最气派的八家商号之一。除了山货意外,广益隆还为商人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这个年轻人聪明、善良、有商业天赋,这对徐的人生很有帮助。几年后,许掌柜把大姑娘许配给了少年。随着四个儿子的出生,少年时代结束了,他不再满足于继续生活在徐家的羽翼下。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春厚堂,经营漆、麻、耳、壳。在老房子的前厅,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牌匾:顾纯厚堂。

?少年的长子顾,是当时安康有名的人物。据《安康县志》记载,古于1906就读于陕西陆军小学。后来经凌大同介绍入团,后来到陈树攀的军部任军需科长。1921年离开部队,在汉口租住吉星公寓从事经营。1924认识了廖乾武,党员,中国* * *产党前期,捐款帮助。1930,回安康继续做生意。历任安康市慈善会会长、业务会长、省临时参议委员,并接手《安康人民知识时报》任董事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王郁久对《人民知道时报》揭露和讽刺地方官员通过禁烟中饱私囊的行为不能容忍,导致该报编辑牛锡元因涉嫌监制被逮捕并押解到Xi安。古与当地人合作,从中斡旋,将牛锡元救出监狱。当时安康特派专员杭毅想关注“官绅合作”,顾说:“这不是同流合污吗?”。顾反对地方征收“妓捐”,认为“如果这样,可以收贼捐”。主持兴安图书馆(现安康群艺馆文安楼)的设计和建设,并集资为安康中学(现汉滨高级中学旧址)新建庶人楼和博画室。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还以抗日后援会和安康商会会长的身份,捐资帮助来自周吉的难民,并参与组织河堤加固工程。

?顾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商。顾出生于1886左右,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先生们经常教他黑木耳、党参等山货特产,还教他汉字。当史圣9岁时,他学会了四处兜售当地产品。20岁开始自己做山货生意。到我30岁时,我已经存了一大笔钱。1919年,顾在小北街(当时的宝丰街)买地。经过近10年的修建,古公馆于1928年竣工,后院角门上方镌刻“武陵一音”四个字,以示后人不忘祖先故里,传承他人之意。今年,顾史圣也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顾明宇的出生。这是计划生育最兴盛的时期。顾佳商船在武汉和安康之间来回穿梭。下去的时候装了一船党参、桐油、漆、麻、穗、贝等土特产,回来的时候装了一船糖、布、丝、尼龙等洋货。因为家里做生意讲究诚信,每次商船从安康出发,前来订货的人就络绎不绝。

抗日战争胜利后,天下太平,安康物价暴跌。古和其他大商店一样,低价出售大量囤积的货物。不是,内战爆发不久,物价飞涨。为了进货,顾接连卖掉了5间门面房,却无法扭转生意的颓势。多年后,顾在忧郁症中去世,留下三个妻子和六个孩子。

用手指触摸着百年前粗糙的砖瓦,听着顾的长女顾明玉诉说着往事,凝视着顾的儿子顾明莲的题词“日月如梭载着千古的是非,时光如水冲淡往日的恩恩怨怨”,老祖宗所建的老屋墙上镌刻着的对联,更让人感叹:日月长存,人生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