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小学生的心里

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发自内心,才能到达内心深处。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拥有彻底的教育敏感和教育智慧,才能化险为夷。

现代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心理素质往往脆弱,情感依赖性强。很多学生太娇生惯养,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是靠师范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自己的老师,无论是老师还是朋友,期望和自己尊敬的老师有一个朋友般的情感交流。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用爱心陶冶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渐增加教学技能;在传播爱的同时,我也收获了爱的回报。学生是一个非常丰富复杂的世界,而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根弦。为了真正触动这个和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倾听他们的声音,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让老师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

第一,作为老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爱是进入学生内心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说:一名教师的心中应该充满他要处理的每一个具体儿童的家。虽然孩子的素质已经很变质了,即使他能给老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老师也要用自己的好心情去教育他。这一切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有了爱,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在班主任平时的工作中,要充分体现爱心和宽容。比如我班一个同学,总是不爱上学,逃学。我耐心地教育他,主动接近他,和他交谈,真诚地打动他,让他觉得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一个特别的朋友。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原因。由于父母的溺爱和纵容,我无法忍受留校的艰辛。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改变了他的观念。现在这个学生不再逃学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老师的关心,换来了学生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也相对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第二,详细了解所有学生。

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细节,这样老师的工作才能对号入座,对症下药,从外在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的内心。教师应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态度、习惯养成等。我充分利用所有的时间,拜访或打电话给所有学生的家庭和他们以前的一些老师。接近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教育自己,才能互相了解。知道了这一点,老师们就为进入学生的内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真实准确地随时了解个别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并注意与学生情绪的沟通和交流。无论是对个别学生的关心,还是整体的管理,都要靠这种沟通方式和相处方式。我经常和学生交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学生管理中,既要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鞭策人,又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办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心连心的工作是细腻的,实用的,人性化的。当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时,我通常不会粗暴地批评他们,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交谈,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比如我班的董秀和唐忠和,一段时间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都是心理、家庭、情绪造成的。在和父母沟通的同时,我也和他们多次沟通,让他们迅速走出感情的漩涡,家庭关系的复杂,心理问题的众多,家庭关系和谐,感情更加成熟,学习成绩上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