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读写训练项目是语文训练的主线。为了突出语文素养,明确教学目标,统编教材采用“单元内容双线组织”,即将单元课文与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在一起,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基础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地分布和体现在每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整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一、什么是“语言元素”?

所谓中国元素,就是国学训练的基本元素。

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学习习惯。——陈先运《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能力体系的构建》

“中国元素”的关系:

掌握基本方法,学习基本内容,形成基本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二、如何梳理“中国元素”?

统编教材把“中国元素”分成几个“点”进行知识或能力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它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指南、课后练习、中国园林和练习设计中。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汉语元素来确定相关的教学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要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注意目标的层次性,把握整组目标。

(1)通过介绍指出语言要素;

(2)通过课后练习实施语文元素,贯穿方法指导;

(3)通过中国园林梳理总结中国元素,进一步提炼相关方法;

(4)通过练习练习运用中国元素。

三、中国元素有哪些“教学”路径?

从统编教材单元的功能来看,有识字、阅读、习题、综合学习等单元。在阅读单元中,安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的阅读。阅读策略单元、小综合学习单元、综合学习单元交替排列,使得教材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以阅读方法和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是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

中国元素的“教”有以下简单路径:

(1)特指:教单篇课文(或中国园林,或习题等。),以相关的中国元素作为重要(主要)的教学内容。

(2)线性把握:在讲授单篇课文(或中国园林,或习题等)的语言要素时。),要注意从“纵向”把握相关要求。

(3)建构性设计:在教授一种语言元素时,要着眼于儿童已有的经验,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实现有效生成。

“中国元素”应该理解为“国学元素”。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还包括语文能力,以及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简单来说,“中国元素”包括汉语中“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元素要与学习时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但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把每个单元的语文元素理解为该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说阅读目标是“语文元素”,写作目标是“作业要求”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