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高一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快地适应和掌握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劳动技能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倡导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为主导,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劳动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和家里量力而行,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高一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鉴于这种情况,理解学生很难,但我努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素质水平,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爱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第三,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明白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勤劳节俭,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秀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保意识。
2.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采用合作学习形式,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形成。把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5.展示劳动成果,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第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拥有充分的独立权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和从事自我活动。
2.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尝试、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实践,多思考,多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得到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广阔,活动时间灵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完成任务的方式,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独立自由地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4.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高一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指导思想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把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牢牢把握提高学生体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阳光体育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班主任任成员。
三。活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和享受体育运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锻炼,优化课间锻炼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掌握健身的方法,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沟通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四、活动时间
课间30分钟,下午30分钟。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和项目
早操、眼保健操、长跑、打篮球、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远、摔跤等。
不及物动词组织实施
1,课堂练习,眼保健操由班主任负责,课外活动由体育老师负责。
2.值班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有紧急情况,应及时妥善处理。情况严重的,应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进行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估
1.每学期期末要组织一次“课外一小时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评选出本次活动合格和优秀班级(每个年级两个优秀班级)。
2.将本次活动的评价结果纳入优秀班级集体评价。
高一三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尝试与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加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施]》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性为特色,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生活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查询方法的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交际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实验论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关爱自然、对社会和自我负责的意识。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
2.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制定好实施方案。
4.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整合四个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有指定领域中把握相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施每个活动主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收集、调查、考察、参观、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融合。
六、存在的问题和思路:
在活动中,由于缺乏许多实用设备,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尤为突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尽快建立实践室和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总之,今年我们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进步发展,树立创新精神和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锤和升降机。
高一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钱正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家长给学生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养成了看不起小钱的习惯。有些家庭用钱来代替教育女儿,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也使一些学生从小形成追求享乐和奢侈的坏习惯,会形成孩子互相攀比的坏习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零花钱来之不易,钱赚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想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培养良好的金钱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的零花钱经历。
2.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零花钱来之不易,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独立、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3)通过活动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1)个人、小组和班级活动相结合。
②邀请家长。
(2)实践形式
①调查访问
②研究、设计和劳动力
③小组合作与交流。
④策划、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谈、交流总结。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验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之前花父母给你的钱的区别。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题目,制定活动计划。
1,主题的确定
最近发现了一个现象:上下学期间,学校的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相购买各种零食。我心里有个疑问:“为什么学生的零花钱那么多?这些钱从哪里来?能不能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把这一幕拍了下来,组织大家来说说。在实践活动课上,我给学生们看了这个场景,发现学生们也有同样的疑问,于是我决定开展“小学生零花钱调查研究”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我们和全班讨论,讨论后决定分成两组。一组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所有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量和使用情况;第二组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父母的收入和对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调查
(1)对各年级学生的零花钱来源和用途进行问卷调查。
制定方案后,一组学生对20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并对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学生们发现,在被调查的200人中,有194人向父母或长辈要零花钱,他们从未尝试过自己挣零花钱。200名学生中,150人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统计之后,同学们都很惊讶。
(2)访谈调查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用途。
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很好拿,因为每次要的时候都给了父母!而且父母给的钱也不小,每次至少五块钱。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父母很少问他们用它做什么,好像钱不在他们眼里。采访结束后,我们采访团的成员都有疑问:这个零花钱真的有学生说的那么容易吗?
2.家长状况调查
放学后,采访组成员在校门口采访家长。调查结束后,他们做了统计,出乎意料的是,家长的收入并没有学生调查前想象的那么高。我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受苦。对家长进行调查后,学生们在一起交流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3.交流和讨论
调查结束后,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几个小组的学生回答说,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认为零花钱很容易得到。采访组的同学还对我们同学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还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者玩具。每个人都不知道赚钱有多难。突然一个同学说:“我们可以自己试试,体验一下赚钱的感觉。”新的实践内容出现了,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赚钱,在我的指导和建议下自己赚钱,体验零花钱的来之不易,感受父母赚钱的辛酸。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菜、卖水果等等。学生们自愿组成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并在行动前做了一些准备。在开始行动之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工作期间随时写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经验
学生们每个周末都在努力赚钱,终于到了专心活动的时候了。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会是如此深刻: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烦恼(见附件二)。
第四阶段:花自己的钱。
“用自己的钱是什么感觉?”
同学们都利用课余时间,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一起说说自己的购物感受。有同学说:“有点舍不得花自己的钱,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都没想就花光了。”有人说:“在店里买东西总觉得东西太贵。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妈给我买衣服总是买便宜的,因为赚钱不容易。”
第四,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长大了,懂事了。我懂得关心体贴父母,我懂得合理利用零花钱。学生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打算做什么?有人说,“我们应该利用业余时间赚点零花钱,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存起来,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学习成长。”
1,学生评价(见附件三)
2.教师评价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是全方位的。本次活动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力求把学生的生活环境变成一个大教室,让学生在自己调查零花钱、自己挣钱的过程中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德育评价中,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节俭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聚焦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取材、定题目,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中有实际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个活动中有很多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地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但聪明好动的同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不错,动手能力相当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是无能。关键是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采访、调查、设计统计图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让家长真切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学生也能有深刻的体验,这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高一五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导向功能、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一,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评价原则
1,工艺原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课程。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应该肯定其活动的价值,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样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体自我表达,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仅由教师决定,而应通过讨论、咨询、交流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利益相关者的评价。
3.反思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进和促进功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要培养学生记录活动(尤其是细节)的习惯,通过活动、交流、活动报告,让学生学会讨论问题、交流方法、分享思考结果,从而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4.激励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学生遇到困难还是失败,无论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都应该激励学生,让激励性评价成为学生成功的动力。
(2)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收集学生学习成果,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收获和反思。
1,参与态度。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频率和认真程度,以及是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提出活动的想法或建议,认真查找资料,按时完成计划和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依据。
2.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帮助他人和寻求他人的帮助,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愿意与他人分享成果。
3.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以及探究结果的表达。
4.收获与反思。可以通过学生自我陈述、小组活动记录、学生日记、活动随笔、主题班会等来体现。,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活动结果来评价。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多样,以下几种评价方法应结合使用。
1,“作品集评价”。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考勤登记表、实验记录或调查记录、原始资料、学习心得、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视听资料,作为小组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和即时评估。日常观察和即时评价应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整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可以有效提高形成性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3.结果显示。成果展包括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手工、模型设计作品展评活动。
4.项目评估和阶段综合评估。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指导后续活动,为每学期的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阶段评价是学生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表现的主要依据。
二、对指导教师的评价
(一)评价内容
1,参与态度。是否积极热情地准备活动,认真备课,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经常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与其他老师合作。
2.指导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调整活动或研究角度,提供相应的知识和背景资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
3.继续学习。是否主动学习课程的前沿知识,可以根据学生探究的内容钻研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科研方法,提高指导水平。
4.导向作用。是否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指导组有可观的成果可以展示。
(2)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采用“协商讨论评价”的方式,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和学校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客观性。
1.问卷调查:①教师自我评价;②学生小组评价。
2、检查案头工作:是否认真备课,写教案,做辅导记录。
3.成绩展示:每学期组织一届学生学习成绩展示评比,给予指导老师适当的评价,从中评选出优秀的指导老师。
高一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 201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五个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
★ 201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 201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高一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五个计划
★小学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